退回的朱厚熜,也順勢發下一道諭旨,請毛紀、蔣冕、楊廷和等人寬容一番,讓這件事過去。
然而楊廷和等人,咬緊牙根,對于朱厚熜諭旨置若罔聞,反而上言:“圣人下諭,令我等群臣委屈折中,以申孝情。
但大禮關乎萬世綱常,四方觀聽,只要議,則不可不詳,必須上合天意,下順民情,方能使祖宗列圣心安。”
面對楊廷和等人裝聾作啞,剛剛返京的張璁憤然上《大禮或問》準備呈遞上去,恰巧被吏部主事彭澤看到,急忙偷偷抄錄,然后迅速呈遞內閣。
楊廷和拿著手上《大禮或問》不停顫抖,嘴里不停嘟囔:“禍事矣……”
蓋此疏比上次張璁所上奏疏,還要鞭辟入里,哪怕是古之圣賢想要駁論,也未必可以做到。
毛紀、蔣冕見楊廷和如此失態,急忙拿著奏疏逐字逐句細讀,讀著讀著額頭汗水直冒,當即放下手中奏疏,哆哆嗦嗦問道:“元輔以為該當如何?”
楊廷和自己都心亂如麻,又如何能夠答復二人?
因此在二人詢問之后,楊廷和也是一直抬頭長嘆,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彭澤便言:“下官以為,此時當諸位閣老,前去勸阻張生,莫要將此題奏呈上,不然事大矣。”
經過彭澤提醒,楊廷和這才后知后覺,連忙點頭:“對對對,鰲峰、湘皋,二人速速攔下張璁,勸他改寫奏疏,我當在陛下面前舉薦他。”
內閣大學士權利微薄,但始終屬于皇帝心腹,若是以楊廷和資歷,舉薦一二個人,朱厚熜必然不會拒絕。
且張璁的清丈皇莊一事,做的有聲有色,不僅將皇莊清查明白,還將以往蠹蟲盡皆查出。
若非因為張璁一而再,再而三支持大禮,有阿諛奉上之嫌,眼下只怕早就朝野震動。
可饒是如此,百官為其傳名者,依舊不在少數。
毛紀、蔣冕也知事態緊急,連告辭都來不及,匆匆走出大內,想要將張璁攔于宮門之外。
“彭主事,速將予之條文送與新科狀元等人!”
蔣冕、毛紀走后,依舊不放心的楊廷和,迅速又寫了一張條子,讓彭澤送到翰林院,楊維聰等人手上。
“遵命!”
彭澤亦知事態緊急,未見多想,接過條子之后,急忙走出文淵閣,出宮往翰林院跑去。
……
“張生且慢!”
毛紀、梁儲甫出宮門不久,便見張璁衣冠整齊,正踏步往宮門而來,二人等了一會兒,待張璁走至身前,立馬叫止對方。
張璁一見是毛紀、蔣冕,立即躬身行禮:“拜見閣老!”
無論張璁對毛紀、蔣冕有任何不滿,但面對朝廷禮制而言,他并不敢逾越半分,反而畢恭畢敬,唯恐對方可以找到挑刺地方。
毛紀、蔣冕點了點頭,然后一指街道前方,一間茶棚說道:“天氣炎熱,我們還是找個地方坐坐!”
張璁也沒有拒絕,拱手相讓:“閣老先請!”
說罷毛紀、蔣冕二人在前頭引路,張璁尾隨其后,走至茶棚坐下。
茶鋪博士見三人皆穿官服,立馬上前道歉:“此間無好茶招待諸位相公,還請卻步!”
三人毫不在意,擺擺手笑道:“且給我三人篩上茶水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