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當年太祖廢中書省,天下之事由通政使司直接呈遞龍案御覽,可不過數月時間,就設四輔官,又改如今殿閣大學士輔佐。
以太祖神圣之資,尚且不堪重負,圣人又如何能比之?”
“那你們認為陛下該如何處置?”
“我上哪去知道,總不可能再設宰相吧!”
“這不可能,國朝有祖制,誰敢犯之?且陛下聰睿神明,怎會重設宰相?”
群臣議論紛紛,無一不是針對于內閣大學士,不在擔任承上啟下責任事之后,還有誰來承擔。
內閣被廢,九卿當然最高興,因為沒了內閣大學士這個崗位,基本上九卿人人都可以面呈君王,在皇帝面前刷映像分。
但是接踵而來的問題是,那就是欲承其冠,必受其重。
如果朝廷出現問題,那么頂缸的也必然是他們。
比如大禮議之事,以前有內閣大學士,有什么事也是百官罵內閣大學士,現在沒了,只要不在內廷和外朝再設機構,那么六部理所當然站在前頭,成為百官攻擊的靶子,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
高興的有,不高興的自然也有,謝遷、費宏兩人臉上盡是苦澀,互相看了一眼,費宏長吁一聲問道:“謝公,我輩何苦來哉?”
當初二人見新君登基,萬象更新,故而一路馳騁奔赴京城,可想到換來的居然是坐冷板凳。
這讓二人如何受得了,本來剛想要上諫,沒想到楊廷和又恰巧打斷,讓二人只能硬生生吞下這句話。
“是呀,何苦來哉?”費宏有如此想法,謝遷又如何能夠沒有?
本來只以為皇帝只是短時間冷落,沒想到迎來的卻是打入冷宮……
楊廷和昏倒,那么議事自然也就不能進行了,朱厚熜也只能就此停止:“退朝!”
群臣這才見音慢慢停下,朱厚熜接受群臣大禮之后,便不再繼續御極,而是率先走出奉先殿。
導從官前方引路,宮女執掌引絳、內侍秉持華蓋緊跟其后,無數大漢將軍身穿曳撒,頭戴檐帽,雄赳赳,氣昂昂保護著車架。
回到奉天殿,依舊意猶未絕的朱厚熜,突然喊道:“起草詔書!”
嚴嵩手持紙筆,躬身上前伏聞:“請陛下圣訓!”
“國事繁重不堪,為使國政通暢,故設國事臺,以百官舉薦良才,設總裁、副總裁及各屬官,參贊國事,處理戎政,另設政務院,由國事臺、九卿諸司共同議政……”
朱厚熜這一套,基本上是衍生于果務園、鄭志局為模板,進行微調。
實際上不過卻是一個,與軍機處有些差別的衙門罷了。
接著又繼續說:“翰林院史冊、詳正文書等事歸于諸殿閣官,從此翰林院只管起草召令、侍從備咨、掌起居等事。
我思諸進士出入官場,于政事或有不熟之地,故而在天下有司,無論京官、地方官,凡掌印官、佐貳官皆需備幕僚,翰林院官員便是為天下官員幕僚之地,上至天子、下至縣丞都是如此。
而且各地可以設置秘書署,由各地官員招募人才,儲才備用,為官員參贊機要……”
因為內閣一旦被剝奪權利,他的職能基本就與翰林院重疊,這樣以來無疑是等于參生冗官。
既然如此,那莫不如廢物利用,將翰林院變成秘書處,畢竟明朝官員上任,基本上都帶有幕僚,也就是民間說的“師爺”。
只不過這些人,屬于官員私聘,根本不在官員之列,甚至可以說,一旦東家沒了,就只能回歸于平民。
現在朱厚熜設秘書署,也代表著,以后得秘書是屬于官,一應吃喝由朝廷資費,不再是屬于私人聘用,使得幕僚變得更加規范,而不是以往那種,毫無章法,全看東家心意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