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群臣的彈劾,朱厚熜并未放在心上,因為他根本不在乎,此次王瓊是否冒攬軍功。
由是朱厚熜擺擺手:“王瓊是否冒攬軍功一事,今日我不想在此間切商……”
“陛下萬不可包庇王瓊……”
“王瓊媚骨奉上,實乃大奸大惡之徒,今日不除,來日必定遺禍無窮!”
“武侯云:‘親賢臣而遠小人,乃前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而遠賢臣,實后漢之傾頹也!’伏望我主圣聰敏哲,宜速查此次戰功,以免日后悔之晚矣……”
“……”
朱厚熜一句話沒說完,群臣再次鬧哄哄,對于王瓊喊打喊殺之聲不絕。
朱厚熜抓了抓膝蓋上的繡紋,然后皺著眉頭說道:“肅靜!”
群臣聽到皇帝之聲,一個個因此停住彈劾之聲,望著朱厚熜,等待發話。
群臣音畢,朱厚熜這才厲聲問道:“此次死傷二百余,斬獲三百余,也可稱之為大捷?那古人斬首千、萬又如何論之?”
群臣嘿然,按照明軍戰績,能夠打成這般狀況,的確是極少的大捷,可拿到整個歷史,顯然有些不夠。
眾人也不知皇帝什么意思,只得糯糯回答:“啟稟萬歲,自古戰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若損獲屬實,的確可稱之為大功。
至于陛下所言,古人動輒斬獲成千上萬,而今不過三百。臣以為時代不同,不可一概而論。韃虜縱馬馳騁,來去如風,我軍少馬,若能有所斬獲,已是戰功,無須太過苛責。”
朱厚熜眉毛一挑,然后再問:“日者,太祖皇帝麾下英雄景從,以步卒驅逐韃虜,建元開國,難道彼時韃虜非騎兵?
再之,盛唐時期,突厥猖獗,縱馬犯疆,李衛公以車陣御之,大破控弦之士,彼時突厥亦非騎兵?
今日我軍有炮、銃、神火飛鴉等火器,而古時并無,至于兵法、戰陣今也有古之借鑒,可謂站在古人頭上,看待世間萬事,如何戰功卻遜之古人?”
朱厚熜的迫問,使得大殿再次陷入可怕的寂靜當中。除卻眾人淺淺呼吸之聲,再也不見他音。
良久之后,兵部尚書彭澤咳嗽一聲,拱手回答:“陛下之言,臣不敢茍同。今我軍有火器,韃子也有,我朝累世習古兵、古征,韃子亦學,豈能一概而論?
李衛公乃古之神將,而太祖麾下英豪,亦是韜略之士,能建大功,實乃當然。
今天下清平,武備羸弱,良駒戰馬,遜于前人,也無不可之處,怎可過于苛責?
且夫朝廷兵備,素來為人貪墨,以次充好,導致武備隳壞,一上戰場,銃管、炮管受熱炸開,使我軍將士未戰自傷、或是難以觸發,如此何談斬獲?”
此時科道也附和彭澤之言:“彭尚書所言切中要害,今日能有此功若實,已屬弘治以來,鮮有之功,陛下以古論今,不免有失偏頗,臣竊以為不可在此間過于苛責,以免將士寒心。”
眾人所言,似有那么幾分道理,朱厚熜緩緩點頭之后,便出言道:“你每所言不無道理,可邊軍武備如此糜爛,卿等可有教我?”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推來搡去最后還是戶部尚書孫交沉思一番言辭之后,拱手答復:“我主秉社稷之蒼生,欲革天下之弊政,臣雖駑鈍,不敢有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