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取信香三柱,燃于獸耳香爐之上。
面色肅穆,他緩緩拜倒,心中存念:
“發明妙道圓通顯圣真人在上,弟子翠屏,祈請真人,法架降臨!”
默禱三次,起身再拜。
三拜三請之后,香爐之中,信香已迅速燃盡。
青煙彌漫,漸漸凝聚出身形。
赤光晃耀,腦后生光。
青衣道髻,面貌清癯。
一名青衣道者,盤膝懸空而坐,一雙淡漠的眸子,就此凝視過來。
“請吾此來,有何要事?”
翠屏先生就將先前所發生的,一干事情,撿著那緊要的,都說了一遍。
末了,還加上了自家的猜測:
“弟子以為,那城外賊軍之中,或有亂世魔星。”
真人聽了,不置可否,只是怒睜雙目,望向城外。
金光自眸中生出,約有三寸。
半晌后,方才聽得他驚疑道:
“竟連我也有些看不太透。”
隨后又復沉默下去。
翠屏先生屏氣凝神,不敢出聲,只靜靜旁觀真人演法。
心下欣羨不已。
他如今方才開脈不久,僅僅位于人仙一轉,卻不知何時才能修得人仙三重圓滿。
唯有人仙圓滿,再得授真種,才能晉升鬼仙。
此刻他請得的這位真人,實則是他師門開派之祖之后,修為最高的三祖。
生前就修至地仙,曾得朝廷下旨,多次加封,最初是“圓通顯圣高士”,再到“圓通真人”,最后加至“發明妙道,圓通顯圣”八字,位列從六品。
人仙百二十壽,鬼仙二百,地仙足有三百年天年可享。
可惜這位三祖,曾與人斗法傷了根基,不久回山門坐化,仙靈入駐宗門福地,卻是連二百大壽都不曾過去。
即便如此,他堂堂地仙之尊,依舊能在冥土福地之中,庇護宗門氣數。
他們靈應門一脈,由初祖奠基,二祖積蓄,卻在三祖在世時發揚光大。
就連他,也是自幼聽著三祖的傳奇故事。
“天機奇妙,似有似無,此處氣運演變,我亦看不得了。”
真人也是默然,半晌后,一指點出,空中靈光凝結,形成一篇靈文,約莫五六百字。
“此是道兵速成法門,你可擇三五十人,依法而行,或可于戰陣之上,挽回局面。”
翠屏先生記下靈文后,真人便頷首示意,寬慰了幾句:
“此間事務,你盡力即可,于即便事敗,我門中大業,并不要緊。”
“必要時,當保全有用之身·····許你見機行事之權!”
“是,弟子知曉。”
翠平先生起身時,就見案上空空蕩蕩,真人化身早已不見。
見到此景,他微微苦笑,說著:
“真人啊,這里失敗了,于門中大業固然無損,可我的道途就坎坷了。”
于宗門而言,此處不過是閑棋冷子而已,并不是重點扶持,因而真人也是明言,讓他可以見機行事,其實就是不看好這處。
然而他卻沒有選擇余地,這里失敗,固然有真人背書,門中不會怪責,但他卻錯過了一次立功機會,之前荒廢的數年光陰,卻毫無收獲。
更何況,機會是有限的,錯過這次,不見得還有下次。
可門中真種有數,非立足夠功勛不授。
他若是按部就班積累功勛,怕是熬到壽盡也未必能夠湊齊半數。
錯過這次,他憑什么修成鬼仙?
難不成,要他效仿三祖,重走古仙之路,感悟天地運轉,自悟道種?
真有這份毅力,這份才情,他也不至于被打發到這偏僻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