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風瑟瑟之中,大軍靜默,肅立在土丘之上。
此處視野開闊,依稀見得門樓、木塔以及亭臺。
林正陽靜靜凝望著,遠處那籠罩在晨霧之中的秀麗莊園。
“此處是何人所有?”
身側就有一名親衛答著:
“大人,是縣丞所有,不過據本地人所說,多日前已遷入城中,此地應當空無一人。”
遷入城中,空無一人?
林正陽冷笑幾聲,拔出佩刀,指著前方:
“命令!李正領五十人,入園一探,如遇敵,燃放煙花為號!”
這親衛當即單膝跪地,高聲應道:
“諾!”
隨即轉身,按照慣例,去身后輔兵處,挑選一隊人馬。
不久,就見到五十人,列隊向前。
前方一排舉著木盾,后方有人帶著弓弩。
目送著他們,直到進入園中。
大軍停在原地,靜靜等候。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攻打地方大戶宅邸、園林了。
撤去人手是不假,但要說這些人個個甘心,那自然不可能。
果然,不到半刻,就聽到遠方傳來喊殺聲,不久一道明亮的火焰沖上天空,發出尖銳鳴叫。
“常易,孫悟,侯選,你等三人,各領五十人,帶上火器,前往支援!”
“注意,需提防敵軍火攻!”
又有三名親衛,齊聲應諾,隨后各領人手,前往園中。
這一月以來,林正陽一路行軍,一路編練。
自麾下士卒之中,選出身有勇力,敢于作戰,且愿意服從者,提拔為伍長、什長。
此軍本就是新建,屬于李家軍的痕跡還淺,只有寥寥數個伍長,經查實是李家軍老卒。
如今連同常隊副一并,已盡數“戰歿”。
原先那一隊,也不過五十余人,去除了李家軍的老卒,實際已直接掌握在林正陽手中。
后來陸續增減,不堪戰者退伍,敢戰者編入正卒,而立功者酌情提拔,如是初建威信。
前不久,抵達這縣中,陸續攻破數家,又就地整編隊伍,將正卒名額擴大到八百。
其中全是青壯,且都已見血,愿意服從,形成了合格的軍卒。
若論戰力,或許不及轉戰多年的李家軍老營兵,但此處郡縣大戶,其一家家法所練家丁,豈是對手?
更何況,輔兵之中,也有近千人,隨時可以補充兵員。
亂世之中,只要有錢有糧,招收人才或許不易,但拉起壯丁還是不難。
受災地區,就是如此。
林正陽目前隊伍,又再度擴大了,已有近萬人。
他已經相對克制,盡可能避免膨脹太快,但許多人投軍,都拖家帶口,卻不能不予以收留,給口活命之糧。
只是留下一營三百人,暫且安置在一處,并不隨軍而行。
真正堪稱合格軍卒的,只有被他選出的八百,其余都是輔兵,數有兩千余人。
整合一下,他也敢夸口,自己擁兵三千。
然而烏合之眾實在看不上眼。
當年黃巾起義時,動輒數萬、數十萬,聲勢浩大,席卷州郡,然而一群烏合之眾,還不是被官軍大肆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