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
縣城之內,一片狼藉。
尤其是城門處,血污滿地,隱約還能聽到痛苦的呻吟。
火把熊熊燃燒,照得周圍燈火透明。
巡夜執勤的士兵,緩緩踏著步子,行進在各處。
到處都是一片靜謐,今夜無人入眠。
輔兵打掃著戰場,拖拽尸體,分辨敵我。
如是己方傷員,自有專人背負出去,至于敵方尸體,則要一一辨認身份。
身份高的,視情況斬下首級,事后敘功;身份低微,便擇地下葬,免生瘟疫。
俘虜則是被收繳兵器,用麻繩捆住手足,看押在某處。
遠處,一彎新月,斜照枝頭。
此戰,戰果很大,攻城之戰,損失也有九百六十七人,傷二百余人,加起來竟占到了一成。
當然,敵人損失也不小,各大家族湊出來的家丁,前后八百人,以及縣兵、衙兵,算上臨時征募的一些青壯,小三千人,幾乎全部陣亡,剩下的不到二百人。
自鼠道攻入城中的常易,已派人看管這些俘虜,一一審訊。
既已大勝,接下來自然是清算戰利品。
務必要從俘虜口中,問出城中各家的糧食、金銀以及各種軍械的儲藏之地。
此時雖然已近深夜,但常易絲毫不覺疲倦,反而精神愈加振奮。
指揮著麾下士卒,監督那些青壯運水滅火。
“快,快滅火,不能讓火出這條街。”
“都給我小心些,以后咱們可就要常駐了,這燒的可都是咱們住的地方!”
身邊士卒都是面有疲色,但大多都如他一般,心情也很是激動。
身側一名親兵低聲說著:
“隊正,咱們這次可算打下城池了,您說,大帥會不會稱王啊?大帥稱王了,會不會封您做個將軍?”
常易以及這親兵,都是后來林正陽自流民之中選拔而來,早幾個月還一起在野外游蕩覓食,這會子,才能說些親近話。
“以后記得叫大人,我現在大小也是個官,都跟你說過幾次了,要有威嚴!”
稍稍呵斥了一句,常易得意地笑道:
“我這次立下的功勞不小,雖然前面攻城的也有功勞可得,但縱火是我帶人做的,城門也是我帶人開的,一次大功總有,時候晉升是肯定的!”
林正陽軍中,與別處流民帥麾下軍隊不同,不單單以首級論功,而是采取分級功勛制。
輔兵晉升正兵,斬首一級;
正兵晉升伍長,斬首三級;
伍長晉升火長,斬首五級;
火長晉升隊正,斬首二十;
隊正晉升校尉,卻不再以首級論,而是必須立下一次大功。
功勛暫分為大中小三等,大功折合十次中功,中功折合十次小功。
隊正帶領一隊,獲取勝利,自身損失較小,便折算一小功。
功勛簿上,對自身傷亡以及斬獲,都有明確而詳細的規定,絕不是輕易就能獲得。
靠著這等嚴密的功勛體系,一個隊正,想晉升校尉,如無大戰,立下大功,那么至少也得花兩三年,慢慢積累才成。
制定這等晉升體系,也是出于戰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