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正管著五十人,并非敢打敢戰就能勝任。
再者,林正陽也不過自任校尉,豈能有第二人越過他去?
所以不得晉升。
唯有林正陽自己升上去了,才好給麾下人升官。
常易先前所說,就是因為這個。
“縣城還是太小,稱王哪里能夠?大帥志向遠大,是要做大事的人,怎么跟那些草頭班子一樣!”
常易畢竟是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親衛,聽過林正陽耳提面命,對那些不過幾千幾萬人,就自號什么大勝王、建義王、大明王的草頭王很是不屑。
那些都不過是草頭班子而已,哪有什么王者威儀?
“這才是一個縣而已,大帥恐怕只會稱個將軍,不出挑,也不打眼,以后打下許多城池,再慢慢加上去不遲!”
關于不稱王,只稱將軍號這事,早在戰前,大帥便透露過口風。
雖然有些遺憾,但常易還是知道,大帥做的事情肯定都有道理,跟著大帥走就行了。
另一邊,城外,營地處。
篝火熊熊,火把懸掛,照得營地內外光明。
帥帳之內,燈火徹夜不息。
不時有將領進進出出,隨后又是滿面紅光。
趙挺端坐在桌案前,面前擺放著算盤,身邊跟隨著十幾名書吏,不時替他處理著文書。
“主公,縣城已下,您真不準備今夜進城歇息嗎?”
帶著倦色,趙挺已經有些撐不住了,然而今夜的事務卻很繁雜。
統計損失,收攏繳獲,收攏傷員,處置俘虜,以及安撫民眾,當然最重要的是,派人看管城中糧倉、軍械所以及儲銀處,提防有宵小之輩趁機作亂。
林正陽與他一般無二,都埋首于文書之中。
縣中官員,有點分量的,都已逃散而去,一些參與守城的大戶,見勢不妙,早早就從側門逃離。
林正陽無暇顧及他們,眼下接收城池才是最重要的。
聽到趙挺的話,他頭也不抬,漫不經心地答著:
“城中尚未平定,未必沒有亂兵潛藏,不太安全。”
“況且此時已是深夜,就不必折騰了,待明早再進入城中。”
林正陽麾下正兵,只有一千派入城中,隨從兩千輔兵,足以鎮壓城中兵力。
他自率余下兵力,坐鎮城外大營,多多點燃火把,燃起篝火,照亮營寨周圍,以防不測。
看似很有些無膽,但這卻是謹慎這一珍貴品質體現。
明面上看似縣城已下,但未必暗中就無人窺伺。
縱觀歷史上,多有不夠謹慎,為敵人翻盤的事情發生,林正陽不肯冒險,就是出于這些顧慮。
趙挺自然不會以為林正陽是貪生怕死,發而極為贊同這點謹慎:
“主公說的是,雖說城池已下,但城內未必平定,主公若是急著入城,倉促之下,恐怕會有破綻,倒不如待在大營之中。”
說句實際的,此刻城中主力已破,就算再有謀算,能夠翻盤的手段,也無非火攻、刺殺兩種。
這兩者,都得是在縣城之中,占著對城中熟悉才能辦到。
林正陽不率主力進城,身處大營,軍隊環繞。
縱有火攻,如三國演義之中,諸葛孔明火燒曹軍,燒不到他的主力。
至于刺殺,軍中自有制度,防備刺殺。
自古以來,少有一軍主將,在營中遇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