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離開之后,老朱召蔣瓛詢問了關于李善長的情況。
李善長做過左丞相,又是淮西派的頭目,雖卸職,卻一直留于京師,怎能不讓老朱忌憚。
畢竟,就憑李善長的威望,朝廷政策若不能讓李善長贊成的,李善長完全可振臂高呼與朝廷唱反調的。
總之來講,李善長的威望實在太高了。
當初,老朱想讓劉伯溫浙西派去與李善長的淮西派抗衡,哪知劉伯溫洞察能力強,且太有深謀遠略,不愿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與老朱打太極,死活不同意。
沒辦法,老朱只能親自上陣。
這幾年,廢丞相,制衡淮西派,老朱可謂是絞盡腦汁了。
對于老朱的詢問,蔣瓛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直接回道:“這幾日,韓國公與吉安侯,延安侯等常有往來,另外在朝廷對江南之地的旨意頒布之后,韓國公接見了不少士子。”
這些事情,都是李善長實實在在做過的,蔣瓛可絲毫不曾冤枉過他。
但蔣瓛這個時候說李善長私下里與不少士子有所往來,這可讓老朱不高興。
這段時間,最先給朝廷找麻煩的便是那些士子了。
李善長不是早就與那些士子有所往來嗎?
他若能主動勸住那些士子,還會有在國子監那般聲勢如此浩大的講學嗎?
“這段時日多加注意著韓國公那里的動靜吧。”老朱命道。
老朱開口,蔣瓛可不僅僅是答應那般簡單的。
作為錦衣衛指揮使,那就應當能夠想皇帝所想,急荒地所急。
皇帝吩咐舉一反三,而不是等皇帝吩咐了,再去做。
等皇帝吩咐了,再去做,那可就真的晚了。
“遵旨,陛下,臣知道該怎么做了,”蔣瓛應道。
蔣瓛這個知道該怎么做是否與自己所吩咐的一致,老朱并未再多言,反而是揮揮手,道:“行了,去忙吧。”
從宮中出來后,老朱當即吩咐手下加強對李善長親眷黨羽的監控。
朝中一些重要大臣家中,錦衣衛都會有校尉監視的。
若要加強對某一人的監控也容易,只需再原有基礎上再多加幾人就行了。
這段時日朝廷很多政策變化很大,李善長想要能跟上節奏,便必須得把點滴的事情都掌控起來才是。
這就需要多與朝中重臣接觸。
正因為如此,很多朝臣或私下,或光明正大頻繁與李善長接觸之事皆落到了老朱耳中。
老朱正忌憚李善長與朝中重臣接觸呢。
像他這般更頻繁與之接觸,自是越發讓老朱不滿。
老朱不滿,對錦衣衛的吩咐自是更加緊迫。
老朱的吩咐緊迫,錦衣衛越發覺著老朱對李善長的不滿,甚至懲處之心更甚。
既如此,錦衣衛校尉除了加緊監控外,很多消息開始往不實之上靠了。
皇帝想處置一個人,你報上去的消息卻不能讓皇帝如愿,那還能有他們的好果子吃嗎?
因而,好多冤假錯案,并非與辦案者的利益息息相關,還會與辦案者揣摩圣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