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孔子最近的,是子路、子貢、子夏、祁欣等弟子門人,他們都是孔子親自傳授,關系較為親密。
中間的,是從大明系列、大宋系列時光碎片之中,具現化出來的,包括但不限于于謙、王陽明、王安石、包拯、范仲淹……
孔子對他們有大恩,是孔子拿出了傳奇成就,把他們兌換到了現實,這樣的恩情,不亞于父母生養之恩。所以,他們就算對孔子再不滿意,也不好直接說出來。
哪有兒子直接批評、指責親生父親的?
這不符合儒家傳統價值觀!
而坐在最外圍的,就是玄門的其他成員,但是認可儒家理念,最終聚集過來的,比如孟子、荀子這樣的,他們身邊,也有不少認可他們理念,被他們具現化的儒生,比如李善長、張居正、李東陽、趙普這樣的臉厚心黑之輩。
這些人,雖然也是儒生,但是吧,在傳統儒生的眼中,他們是要被開出儒籍的!
至于荀子,要不是孔子一直在把控大局,早就被開除儒籍了!
所以,第三類人,孔子對他們的束縛是最小的,也是此次不滿孔子座位的主力。
畢竟,在新儒的理念之中,天子犯錯,我們都要幫他改正,幫他體面,更何況僅僅只是孔夫子呢?
你孔子,還能比天子更大?
你老師,還能比君王更大?
“此次,是老夫的錯。老夫不該以儒家掌教的身份去做此事,如果老夫當時,不是儒家掌教,這么做,估計就不會有今日的局面了。”
“實話實說,如果老夫沒有儒家掌教的身份,那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忠義選擇,最終,老夫還是沒放下,然后就走了一趟。”
“回過頭來看,老夫確實有錯。所以,今日起,老夫將卸去儒家掌教之位!”
“不可!”這一回,連荀子、孟子都表示反對了!
因為他們清楚,如今的儒家,除了孔子之外,其他任何人擔任掌教,都不能服眾,那么儒家必然分裂!
一個四分五裂的儒家,和一個全盛時期,團結一致的儒家,完全是兩個概念!
當眾人紛紛表示反對的時候,孔子再次嘆息一聲,因為當他聽取了眾人建議之后,便發現,這個時候,確實不適合直接卸任。
這一刻的孔子,就有些頭疼,他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搞政治!
因為,很多其他儒家弟子,一眼就能看穿的事情,他竟然看不懂!
這就很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