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發動先天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及其黨羽,進而迫使李旦交出實權、退養深宮,從此李隆基掌握了國家的最高權利!
兩次政變,李隆基是實際執行者,崔日用則是暗中謀劃者,并因功被加封為光祿大夫、黃門侍郎,齊國公、世襲罔替,后又位居宰相之職,世人稱之為:多謀宰相。
開元十年,崔日用病逝,追贈為荊州大都督,謚曰:昭,齊國公爵位由其獨子-崔總之繼承,并以十皇女-晉國公主許配之!
問題是,釀酒作坊的事,與這位已經逝世十余年的‘多謀宰相’又有什么關系呢?
“公子爺有所不知,齊國公府有一些產業位于武安縣境內,醉仙樓就是其中之一,之前老東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和醉仙酒樓達成契約,一是想大賺一筆,二是想借機攀上齊國公府,找一個大靠山。
不想操之過急了,錢沒有賺到,關系也沒攀成,反而弄成了如今這個糟糕局面。
不過小人聽說,崔日用的獨生子、小齊國公—崔宗之,近日來到了武安縣游玩,就下榻在醉仙客棧中,如果能求他說句話,醉仙酒樓的事情可就好辦多了,不過小齊國公地位尊貴,想要見上他一面只怕是不容易啊!”
孫管一邊訴說著辦法,一邊苦笑的搖頭嘆息,這個辦法不是不容易,而是太難了,難如登天一般。
這位小齊國公不僅地位尊貴,性格更是出了名的孤傲,向來不愿與他人多接觸,甚至沒有什么朋友。
得知他在武安縣境內游玩,本地的文人墨客、地主豪強紛紛前往求見,希望與這位小齊國公結交一番,可惜無一例外的都吃了閉門羹,李昭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閑散宗室罷了,又豈能例外呢?
退一步說,就算是僥幸見到了,雙方素無交集、地位又相差懸殊,人家又憑什么幫忙呢?
……
另一邊,李昭卻是目光明亮,不斷念叨著‘崔宗之’三個字。
很耳熟,似乎聽說過,他是什么人呢?
想起來了。
大唐開元、天寶年間,出過八位嗜酒如命的風流人物,被稱作‘飲中八仙’,他們分別是:家-賀知章、汝陽王-李琎、左相-李適之,小齊國公-崔宗之、進士-蘇晉、詩仙人-李白,草書大家-張旭、以及平民焦遂。
八仙之中,崔宗之名列第四位。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說的就是這位了,出了名的美少年
《新唐書》中,對這位美少年的記載很少:崔宗之,名成輔。日用之子,襲封齊國公,歷左司郎中、侍御史,謫官金陵……與李白詩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達金陵,詩一首。
就這短短的幾十個字,其余的什么都沒有了。
不過這位崔宗之,能和詩仙李白一起飲酒賦詩,且位列飲中八仙之一,肯定有其過人之處,如此人物,無論出于什么目的都值得結交一番。
“孫管事,備車,咱們這就去醉仙客棧,拜見一下這位小齊國公。”
“啊,可是……”
“沒什么可是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只要是人,皆可交往。”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