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佳米酒,其味雖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當用大斗飲之,方顯氣概。”
……
焦遂連著問了十幾種美酒,李昭都一一給予回答,聽的前者頻頻點頭認可,目光中更是多了幾分贊許之色!
“哈哈,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沒想到小先生的年紀不大,竟然如此博學多才,真可謂少年俊杰啊,再看小先生的相貌,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額前隆起、印堂潤澤,隱約有幾分龍鳳之姿,又為李姓,莫非出身大唐宗室?”
崔宗之常年與達官顯貴們打交道,看人的眼光相當犀利,一下就猜測到了李昭的出身來歷。
李昭也無意隱瞞,當即點頭承認:“小齊國公果然慧眼如炬,在下不才,乃是太宗皇帝第三子—吳孝王之重孫,雖然位列宗室之中,可惜一無爵位、二無官職,與尋常百姓無異矣!”
“哦,小先生竟是吳孝王嫡系子孫,真是失敬了。”
“客氣!”
說明身份,開誠布公之后,雙方頓時更加親近了,一邊喝著葡萄美酒,一邊繼續的交談!
崔宗之不僅嗜酒,亦是個博學多才之人:天文地理、陰陽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可謂是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李昭身為穿越者,知識面更是極為廣博,無論聊到什么話題,都能夠滔滔不絕,不時的還有一鳴驚人之語!
就這樣,兩個人越談越是投機、越談越是開心,全都生出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而且彼此之間的稱呼也發生了變化。
崔宗之不再稱李昭為小先生,而是直呼小名:玉郎!
小先生,固然是一種尊稱,卻不如直呼小名來的更加親切!
同樣的,李昭也不再稱崔宗之為小國公,后者同樣有個非常響亮、易記的小名:貓奴!
什么情況,堂堂的小齊國公,怎么有個如此隨意的小名呢?
不好意思了,古人的小名本來就很隨意,遠的暫且不說,就以隋、唐時期的名人為例吧。
隋煬帝楊廣,小名:阿嬤!(漂亮小女孩的意思。)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野雞崽子。)
當今天子李隆基,小名:三郎!(兄弟六人,排行第三)
當朝宰相李林甫,小名:哥奴!(小機靈鬼的意思)
明白了吧,古人的小名雖然隨意了一點,可都是有內涵的。
問題來了,崔宗之為何叫貓奴呢?
答案很簡單,他的父母皆是愛貓之人,而寶貝兒子出生當天,家中的母貓恰好生了一窩小貓,于是就有了‘貓奴’這個小名,說不上多好聽,可也絕不難聽,還有一點點的可愛不是!
“玉郎!”
“貓奴!”
“玉郎!”
“貓奴!”
“哈哈……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