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結束,開始釀酒。
在李昭的指揮下,伙計們把已經發酵好的原材料搬了出來,放入蒸籠底部的大鐵鍋中,不是大米、小麥之類的細糧,而是價格更加低廉的高粱米,以及少量的麥麩子、米糠之類。
加好了水,點燃灶臺,在熊熊烈焰的加熱下、糧食中發酵出的酒氣開始向上升騰了……
蒸籠上面有一口天鍋,里面注滿了冷水,還有一名伙計不斷攪拌、以調均勻水溫,而在天鍋的底下,還有一個精鐵打制的承露盤。
升騰的酒氣遇到了天鍋,立刻凝結成了水露、而后滴落在了承露盤上,積聚到了一定的數量,再順著出酒管流淌了出來,落入早就準備好的木桶中,晶瑩剔透、酒香撲鼻!
“快看啊,出酒了。”
“水舀子呢,讓老夫嘗一嘗這新釀的酒水。”
……
兩名頭發花白的釀酒師傅,一直守在酒桶旁邊,看到酒水質地如此之好,不禁心花怒放,就要舀出一些來品嘗,卻被李昭給阻攔住了。
最先流出來的是酒頭,基本上在七十度左右,聞起來酒香撲鼻,卻是不能喝的。
因為酒頭中含有甲醇、雜醇油、低級脂肪酸等雜質,味道辛辣不說,長期飲用的話,還會對人體視覺產生一定的傷害,甚至是雙目失明;好在酒頭的比例很少,只有百分之一左右。
接完酒頭之后,李昭讓伙計們換了一個大木桶,接流出來的中段酒,這才是精華部分,舀了一些仔細品嘗,大概四十幾度,酒味純正、醇厚綿香,讓人回味無窮。
“真是好酒啊,老夫活了六十多歲,還從未喝過這樣的好酒,今日得飲佳釀,真是死也甘心了。”
“與這樣的美酒相比,咱們以前喝的那就是水了,咱們公子爺真乃是神人也!”
……
釀酒師傅、伙計們一擁而上,爭先品嘗釀制出來的新酒,而后就集體炸鍋了,贊不絕口者有之,仰天大笑者有之,頓足捶胸、涕淚橫流者亦有之!
有幾個伙計多喝了幾舀子,竟然醉意上涌、差一點栽在地上。
常年在釀酒作坊工作的人,酒量一般都不會太差的,可他們平時喝的都是十幾度的發酵酒,如今換成了四十多度的蒸餾酒,難免有一點不適應,醉倒也在常理之中了。
“小國公,您也嘗嘗這酒怎么樣!”
“嗯!”
崔宗之不僅嗜酒如命,更是有名的酒國高手,喝過的美酒不計其數,就連皇封御酒都品嘗過,酒好不好,他最有發言權了。
接過一碗蒸餾酒,崔宗之看了看色澤、又聞了聞味道,目光瞬間的明亮了起來,細細的品了一小口,隨即一飲而盡……什么話也沒說,只是高高的伸出一只大拇指。
這種無聲的稱贊,更勝千言萬語啊!
另一邊,李昭不斷品嘗流出來的酒水,感覺度數下降之后,又讓伙計們換了個木桶,之后都是酒尾了,同樣含有雜質,味雜、苦澀、酒體渾濁,不適宜飲用的!
當然了,酒頭、酒味不會浪費掉,反復過濾之后,再用水稀釋至15度左右,倒入下一鍋中復蒸,可以增加新酒的味道。
還有蒸鍋里的原材料,也不會輕易扔掉的,而是揚場、冷卻、松散開之后,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攪拌均勻之后,再重新入窖發酵,五天后取出繼續蒸酒,為第二鍋,之后還有第三鍋。
總體來說,一千斤原材料,經過三次使用,可以得到五百斤左右的蒸餾酒,出酒率比發酵法多多了,剩下的酒糟還可以喂養牲畜,一點也不浪費。
美酒釀制出來了,取個什么名字呢?
大家伙集思廣益之下,倒是想出了幾個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