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茶水,裴旻點了點頭,又搖了搖手,示意今天的教學已經結束了。
李昭行禮之后,一瘸一拐的離開了小祠堂,沒辦法,身上又酸又麻難受的厲害、四肢都有點不聽使喚了……同時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快學會點穴術,這樣才能少受一點折磨!
至于裴旻和金寶兒,則閑聊了起來……
“師父,您既然肯教昭哥哥武藝,為何不肯正式收他為徒呢,其實昭哥哥的心腸一點也不壞,人還特別的聰明。”
“呵呵,為師知道,那小子的心腸不算壞,人更是一等一的聰明,乃是百年難遇的練武奇才,可正因如此,為師才不能收他為弟!”
“為什么,徒兒不明白?”
金寶兒滿眼小圈圈,難道聰明也是一種缺點嗎?
裴旻觀察了一下四周,確定沒有任何人偷聽,這才低聲解釋起來:“你還太小了,有些事情是不明白的,也正因為你不明白,為師才敢吐露一些肺腑之言。
記得為師少年之時,曾經立下兩大宏愿:一是成為天下第一劍客、打遍天下無敵手;二是用手中寶劍,滅蠻夷、誅奸佞,保我大唐江山永固!
第一個宏愿,為師本以為達成了,可是現在看來還沒有徹底達成,不過為師有信心、在有生之年達成這個宏愿,成為真正的天下第一劍客;至于第二個宏愿,卻比第一個還要難上千百倍,為師努力過、拼搏過、付出了無數的血汗,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縱然是粉身碎骨、也難以扭轉乾坤啊!
我大唐開國一百二十余年,歷經高祖、太宗、高宗、則天女帝、中宗、睿宗、以及當今圣上,共計七位君主,期間雖然經歷了不少風波,國力卻是蒸蒸日上,終于形成了如今開元盛世的局面,府庫充盈、文化鼎盛、威加四海、萬邦來朝……大唐帝國如日中天!
可是古人有云:月圓則虧、水滿則溢,如今的大唐固然處于盛世,可這盛世之中,又蘊藏著不計其數的隱患。
政治上,自從張九齡宰相病逝之后,相權便落入了李林甫手中,此人陰柔奸狡、排斥賢才、欺瞞圣聽、堵塞言路,導致綱紀紊亂,朝堂上一片烏煙瘴氣。
軍事上,中原武備松弛多年,府兵制早已名存實亡,朝廷只好推行募兵制,可招募來的精兵大都集中在九大節度使手中,中原內地則兵力空虛,逐漸形成了‘外重內輕’的局勢,朝廷又重用寒門番將,這些人性如虎狼、不知忠義,早晚必成大唐之害!
地方上,豪強勢力坐大,兼并土地、蓄奴成風,官府無力管轄。
賦稅上,重農輕商、漏洞百出,百姓們苦不堪言!
還有突厥、吐蕃、南詔、契丹、奚人、靺鞨、以及鐵勒九部、昭武九姓……個個秣兵歷馬,對我大唐虎視眈眈。
凡此種種,皆為大患啊!
為師敢斷言,如此發展下去,不出二十年,天下必然會有一場大亂,到時候刀兵四起、田園盡毀,我大唐萬劫不復矣!”
說到這里,裴旻憤怒的拍了拍大腿,又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大唐帝國的鼎盛,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大唐帝國的隱患,也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歷經百年時光,早已是深入骨髓了。
其實這些年來,不少有識之士看到了這一點,也曾千方百計的試圖消除這些隱患,對國家的軍事、政治、賦稅、制度來上一場大改革,比如姚崇、宋璟、張九齡幾位賢相都嘗試過,可惜無一例外的失敗了。
沒辦法,改革的難度太大、牽扯的東西太多了。
稍有不慎,非但消除不了隱患,還會讓國家陷入動亂之中,毀了這來之不易的盛世,至于改革者本人,也會粉身碎骨的。
賢相-張九齡病逝之前,自己專門去拜訪過一次,就大唐帝國隱患重重的問題交談了一天一夜。
這位賢相下了一個結論,要想徹底的清除隱患、讓大唐帝國江山永固,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圣君臨朝,二是能臣治世!
圣君者,總攬英雄、駕御豪杰,內興禮樂、外開疆土,舉手抬足之間,可令天下風云為之變色!
可惜圣君的門檻太高了,古往今來,唯有秦始皇、漢武帝、本朝太宗皇帝等寥寥幾人能跨過這道門檻。
當今天子也算精明強干,可惜生性多疑、貪圖享受,擅長帝王之術,卻缺乏改革之心,距離成為圣君還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