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鄭氏對視一眼,都認可的點了點頭,開設新釀酒作坊的事情,的確是越快越好。
要想加快速度,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買一個、或者幾個現成的釀酒作坊,這樣房子、伙計都是現成的,只要添置一些新的釀酒工具就行了。
快點的話,一兩個月就能開張!
問題是,如今是隆冬季節,各個釀酒作坊的生意都非常好,誰又舍得出售呢?
除非是出高價,甚至是幾倍的高價!
李德、鄭氏又計算了起來,如今李昭的仁義昌—釀酒作坊,論規模在武安縣內可謂是首屈一指!
要想與之抗衡,起碼要收購三四家中等的釀酒作坊,再把它們合并在一起,加上改建費用、亂七八糟的費用,至少需要七八萬貫錢!
而夫婦二人的全部家當加在一起,還不足三萬貫錢,差的實在是太多了。
怎么辦,借錢?
夫婦二人的人緣一向不好,沒有什么實在朋友,就是想借錢也沒有門路啊!
“夫君,要不跟阿爹借點錢吧,他老人家可是富得流油,區區幾萬貫錢不成問題的?”
“老泰山正忙著和曹縣令斗法,就別為了生意上的事、讓他老家人分心了,咱們再想想辦法,肯定能籌措到錢的。”
李德說的很委婉,心中其實另有想法。
自家那位老丈人,陰狠毒辣、視財如命,要是讓他入股新釀酒作坊,估計用不了多久,這座釀酒作坊就不姓李,而是要改姓鄭了。
那樣的話,自己豈不是白辛苦一場?
自己就是借高利貸,也不能向老丈人伸手啊!
“東家不必煩惱,小人有個辦法,可以在短期內弄到大量的錢財”,孫管事上前一步,又開始獻‘妙計’了。
“澇水碼頭,水運發達,經常有一些長安來的大商人來做生意、個個腰纏萬貫,東家可以聯絡一下,和他們簽訂一份供貨契約,并趁機收取一點定金,憑著蒸餾酒的名聲,那些大商人肯定爭先答應的,如此一來,收取六七萬貫錢不是難事,這就叫—借雞下蛋!”
“借雞下蛋,好辦法,就是要借他們的老母雞,給咱們下一個大大的金蛋,哈哈!”李德滿意的點點頭,認為孫管事的辦法非常好,即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又找到了銷售渠道,可謂是一箭雙雕!
不過正式行動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做,就是試試這份秘方究竟靈不靈?
花重金請來了能工巧匠,按照圖紙上的樣式,先打造了一架蒸鍋,又請來幾位有經驗的釀酒師傅,就在自家院子里,開始了第一次嘗試……李德、鄭氏親自監督、孫管事負責指揮、他有這方面的經驗。
結果非常順利,蒸餾出來的美酒,色澤清澈、味道醇厚,比之市場上出售的二鍋頭毫不遜色。
夫婦二人還不放心,又接連試驗了兩次,結果全都成功了。
這下子,算是徹底放心了!
接下來,籌錢!
李德、鄭氏先是把名下的一家絲綢店、一家客棧、一家糧店、還有兩家雜貨鋪子……全都抵壓了出去,再加上多年的積蓄,共計湊了三萬貫錢。
而后拿著新釀的美酒,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成功游說了幾位從長安來的大商人,并順利的簽訂了契約,共計拿到了八萬貫的定金。
不過契約中也規定了,如果李德不能按時供應美酒,按照商業規矩是要三倍賠償的,也就是二十四萬貫錢!
有錢了,開始收購釀酒作坊!
不賣?
加價!
還不賣?
繼續加價,同時請鄭縣丞幫忙,以勢壓人,迫其點頭。
奇跡出現了,短短半個月之內,靠著威逼利誘的手段,李德、鄭氏一口氣收購了四家臨近的釀酒作坊。
又用了半個月時間,把四家釀酒作坊整合成了一家,其規模甚至超過了李昭的仁義昌-釀酒作坊,擁有大小伙計兩多百人。
與此同時,又高價聘請能工巧匠,日夜不停的趕工,一口氣打制了三十架釀酒工具。
至此,萬事俱備,就差選一個黃道吉日正式開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