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小半年過去了!
在這小半年當中,大唐帝國共計發生了三件大事!
二月,左相-牛仙客病逝家中,相位空懸。
當今天子下旨,由宗室出身的李適之接任左相之位,兼任吏部尚書、上柱國、封渭源縣開國公。
李適之精明強干、確有宰相之才,可是與右相—李林甫極為不睦,兩人互相看對方不順眼,一時間,朝廷上出現了雙相爭權、勢同水火的局面!
……
三月,皇十八子壽王—李瑁之妃楊玉環,為了給已故多年的竇太后祈求冥福,甘愿出家修行,道號:太真。
一個大美人,放著好好的王妃不做,干嘛出家當女道士呢?
答案很多人都知道,可是沒有一個人敢說出來。
……
四月,吐蕃集結十萬重兵、駐扎在隴右要塞—石堡城中,大有進犯河西走廊之意,消息傳到長安城中,朝野為之震動!
……
興慶宮—位于長安城東部的興慶坊內,原系當今天子—李隆基登基之前的藩邸,后來擴建成了龐大的宮殿群,并正式成為天子聽政之所,凡改元、科舉、大赦等重大典禮均在此處舉行!
興慶宮—勤政務本樓中,李隆基高踞龍榻、手執御筆,正在聚精會神的批閱著奏折,已經整整兩個時辰了。
自從二十七歲登臨大寶,至今已有三十一年。
三十一年以來,自己日夜操勞、勵精圖治,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松懈,再加上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一幫賢臣的輔佐,終于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府庫充盈、商業繁榮、文化昌盛……全國人口多達八百多萬戶、男女老幼共計七千多萬人,全國耕地面積八百五十萬頃、倉廩存糧一千兩百萬石!
“朕治理下的大唐、可謂是如日中天,朕創立的豐功偉績、雖不敢與太宗皇帝相媲美,卻遠勝其他歷代君主多矣,國勢強盛如此,朕是不是可以歇一歇了呢?”畢竟是五十八歲的人了,李隆基的精神、體力皆大不如前,又連著批閱了兩個時辰的奏折,不禁感覺有些疲憊了。
于是放下御筆、微閉雙目,背靠龍榻休息起來,還輕輕的打起了小呼嚕。
那知剛休息一小會兒,一道人影悄悄來到了龍榻旁邊,懷中還抱著厚厚的一摞奏折,來人把奏折放下,拿過一條明黃色的毯子、輕輕蓋在了李隆基身上,而后侍立一側!
大唐開國以來,宮廷政變此起彼伏,好幾位皇帝、準皇帝都死的不明不白。
因此上,在皇帝休息之時靠近、并且悄悄的觸碰龍體,乃是皇宮中一大忌諱,稍有不慎,就會落一個‘意圖行刺’的罪名……而行刺君王者、按律當千刀萬剮、誅滅九族!
而在偌大皇宮當中,敢于觸犯這個忌諱、且能平安無事者,除了后宮幾位得寵的妃子,那就只剩下一個人了——高力士!
全稱是:右監門衛將軍-渤海郡公-皇宮太監總管-高力士,當今天子李隆基數十年來最信任的心腹人,且沒有之一!
片刻之后,李隆基蘇醒了過來,立刻看到了新送來的奏折:“力士啊,又是那里送來的?”
“回稟圣上,是隴右送來的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