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下一條人命,本是件大好事,沒想到錦袍公子非但不感謝,反而狠狠一鞭子抽了過來。
“嗖!——啪!”
李昭躲閃不及,又擔心傷到了小男孩,只好用自己的身體遮擋,結果被鞭子掃到了右肩膀上,頓時一陣火辣辣的疼痛!
“小子,下次再敢多管閑事,小心項上人頭,哈哈!”
打完人之后,錦袍公子狂笑幾聲,帶著著仆人們飛奔而去了,很快硬闖出一條道路,消失不見了。
緊接著,菜農夫婦狼狽不堪的跑了過來,而后一家三口跪在地上,向李昭磕頭不止。
“二位不必多禮,以后千萬照顧好孩子,須知再多的財物,也沒有親人的性命重要。”
“是,是,小人夫婦謹記,敢問公子姓名,日后必當報答。”
“不必了,這個給你們做補償,趕快帶著孩子回家去吧!”
“多謝公子爺,多謝公子爺……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李昭伸手攙扶,看著一地被踩爛的蔬菜,又掏出一塊三兩多重的碎銀子,不容拒絕的遞給了菜農夫婦,后者又是一陣磕頭,這才起身收拾好推車,帶著孩子回家去了。
走出老遠,還頻頻回頭,對著李昭作揖不止!
與此同時,青姨、白饃等人也過來了,上下打量李昭,確定他沒什么大礙,這才放下心來。
“剛才是什么人,竟敢在大街上縱馬狂奔,還差一點撞傷了人,他就不怕官府問罪嗎?”
“當然不怕了,那可是大名鼎鼎的花花太歲,長安城內一霸!”
回話的是王長壽,他是長安本地人,對這的情況很熟悉。
“花花太歲,什么來路?”
“來路大了,老大,你可知道寧王千歲嗎?”
“當然知道!”
李昭點了點頭,滿長安城的人,只要是智力正常又長著耳朵的、恐怕沒有人不知道寧王千歲!
大唐睿宗皇帝有六個兒子:長子李成器、次子李成義、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業、六子李隆悌,除第六子早亡之外,其余五子都長大成人了,兄弟之間關系和睦。
按照繼承法則,李成器乃是嫡長子,理應被立為皇太子、繼承皇位。
不過嘛,李成器是個明白人,他深知自己才能有限,無法處理繁重的軍國大事、更無法帶領大唐帝國走向昌盛,于是主動上書請辭,把皇太子之位讓給了精明強干的三弟李隆基。
換而言之,當今天子的皇位、其實是大哥李成器讓給他的。
受人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報,平白得了一個皇位,又該如何報答呢?
因此上,李隆基當上皇帝之后,對大哥李成器感激涕零,加封他為寧王、授開府儀同三司,封邑三萬戶,數量遠遠高于其他皇室親王,這還不算,凡是地方各道、郡、縣,以及番邦進貢的奇珍異寶,只要皇宮里有一份,寧王府就必須有一份。
李隆基公開宣布:天下奇珍異寶,朕與大哥共享之,有敢對寧王不敬者,與欺君之罪同論,滿門抄斬,誅滅全族!
如此恩寵,也算是古今罕見了!
問題是,這個花花太歲跟寧王又有什么關系呢?
“老大有所不知,寧王的原配王妃—元氏,早逝、無所出,后又續弦王妃—韋氏,生子李琳,立為寧王世子,十分寵愛。
花花太歲—韋仁札,就是韋氏唯一的親弟弟,因為自幼父母雙亡,被韋氏接進了寧王府中養育,寵愛的不得了,那真是有求必應、要星星不敢給月亮,結果養成了一個十足的紈绔子弟。
韋仁札長大之后,不學無術、張狂至極,經常在大街上縱馬狂奔,被他撞傷、撞殘的行人不在少數,可是有寧王府做靠山,誰也不敢把他怎么樣!
這家伙還十分好色,娶了二十多個小妾仍不滿足,還經常的眠花宿柳、出入青樓楚館,乃至于強搶民女,故而人稱花花太歲!”
……
“韋仁札、韋仁札……這個名字有點耳熟呢!”
李昭想起來了,自己的得力助手蔣浩,三年前在大街上見到有權貴公子強搶民女,于是上前阻攔,結果被對方挾私報復,不僅丟了差事,還挨了八十大板,差點就一命嗚呼了。
而那個權貴公子,正是花花太歲—韋仁札!
想明白之后,李昭沒說什么,只是摸了摸自己的肩膀,一鞭之仇,早晚讓你十倍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