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明神武、舉世無雙,此一戰,大唐必勝無疑!”
“臣等提前恭賀陛下,一舉掃平突厥各部,赫赫戰功、彪炳史冊!”
……
皇帝做出了決定,文武群臣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了,還要好好的歌功頌德一番,同時心中很是佩服。
佩服誰呢?
一是佩服這位大唐天子,好一招欲擒故縱之計,把文武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間,真是大大的狡猾啊!
二是佩服兩位丞相,竟然不為假消息干擾,一下子猜中了皇帝的心思,真是厲害!
同時有人疑惑,右相—李林甫一向狡猾、粘上毛比猴子都精,能猜中皇帝的心思并不奇怪,可左相—李適之性格粗礦,這次為何也猜中了呢?
難道說,左相是大智若愚,之前一直深藏不露?
文武群臣不知道答案,李林甫卻是一清二楚,因為入宮議事之前,自己接到了‘蛀蟲’送來的一份密報。
就在昨天晚上,李適之召集一眾心腹人在自己的相府中飲酒,順便商議突厥人即將入侵之事,以及是戰是和……與會者大都認為,根據近日宮中傳出的風聲,皇帝是準備議和的,大家最好順著皇帝的意思、在朝會上贊成議和。
李昭當時也在場,而且力排眾議,認為皇帝準備議和是假,準備與突厥人決戰才是真,并列舉了一系列理由,眾皆嘆服。
還有十大勝算,也是李昭列舉出來的,李適之不過是鸚鵡學舌罷了。
‘這個小子,真是聰明絕頂、文武雙全,目光更是一等一的精準,仿佛能未卜先知一般,如果拉攏過來的話,肯定能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可惜啊,皇帝搶先下手了,自己的本事再大,總不能從皇帝手中奪人吧?’
想到這里,李林甫看了看大殿西北角,那里站著一個唇紅齒白、英武非凡的少年郎,正是李昭。
自從當上承奉郎,無論是朝會、議事、游玩,皇帝都要把李昭帶在身邊,還經常和他討論一些軍國大事,栽培之意,顯而易見!
可以想象,若干年之后,這大唐的朝堂之上,怕是又要出一位李宰相了!
閑言少敘,還是繼續說和突厥人開戰的事吧!
傾國之戰,非同小可,不是說下個決心,再喊上幾句熱血沸騰的口號,就能打敗敵人的。
要想打勝這一仗,必須精心謀劃,考慮到各種因素,其中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齊心協力、精誠團結!
大唐內部團結嗎?
不好意思了,一點也不團結!
別的不說,就說這朝堂之上吧,左相黨和右相黨勾心斗角、鬧的是烏煙瘴氣,這種狀態又如何抵御外敵呢?
“右相國、左相國,如今大敵當前,為了江山社稷著想,還望兩位齊心協力、共同輔佐朕打敗強敵!”李隆基看了看李林甫和李適之,說話的口氣有些冰冷,甚至帶著一絲殺氣!
兩相黨爭之事,自己并非不知道,只是一直沒有出手干預罷了,原因很簡單:大臣們爭斗的越厲害,皇帝的位置就越穩固,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