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啊,雪域高原的山川地理情況,別人或許不知道,李昭卻知道的一清二楚,那是用無數辛苦、和無數張旅游票換來的。
只見李昭執筆在手,在地圖上飛快的繪制了起來,把雪域高原上的山脈、河流、峽谷、平原……一點不差的標記了出來。
繪制完之后,仍感意猶未盡,又在旁邊寫了一首詩:柔水繞雄山,玉壁金川,咆哮巨浪上云端,素裹銀妝嬌且艷,游客驚嘆,扇子豎峰顛,霧繞腰間……
……
扎桑布一直在盯著李昭,后者在地圖上畫上一筆,前者臉上就滴落一滴汗水,后者再畫上一筆,后者的身體就顫抖一下。
待到李昭把地圖畫完了,扎桑布已經是汗出如雨,直接癱坐在了大殿上,臉色猶如死灰一般!
要知道,吐蕃和大唐多次交戰,前者之所以屢屢占據上風,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吐蕃人占據了有利地形!
雪域高原、居高臨下,地形復雜、天氣多變……吐蕃人從上往下打,可以事半而功倍,打贏了,占地盤、搶東西;打輸了,退回來就行了,根本不必擔心唐軍追趕!
因為唐軍位于平原地區,自下向上仰攻、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退一步說,就算唐軍攻上來了也沒用,摸不清雪域高原的山川地理,只能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來多少死多少,白送人頭罷了!
正因為有此依仗,吐蕃人才敢不斷的挑釁,甚至逼迫大唐割讓西北一帶的領土!
可是現在,一位大唐少年郎,竟然把雪域高原的地形圖繪制出來了,而且繪制的極為詳細,一點不錯,這說明什么?
說明大唐這邊沒閑著,早就暗中派出先鋒小隊,爬上了雪域高原,把山川地理都偵查清楚了。
既然先鋒小隊能爬上去,大隊人馬是不是也能爬上去,再加上精準的軍事地圖,就是一路打到吐蕃人的都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更可怕的是,大唐什么時候派的人,什么時候繪制的地圖,吐蕃這邊竟然一點都不知道。
這就跟一個彪形大漢,拿著一把大砍刀,在你家的臥室中轉悠了一圈,而你卻呼呼大睡,一點都沒有察覺!
這次只是轉悠一圈,下次呢,會不會拔刀斬人頭?
想到這些,扎桑布豈能不膽戰心驚、又豈能不方寸大亂?
另一邊,李昭放下毛筆,又退回了原來的位置上。
打仗和打架一樣,不能兩個拳頭同時出擊的,要想全力對付突厥人,就必須穩住吐蕃人,辦法只有一個:恩威并施!
示威的事情,自己已經做好了,接下來,就是施恩了。
李隆基當了三十多年皇帝,經驗極為豐富,這種給點小恩小惠、拉攏人心的事情,肯定難不住他的。
事實證明,李隆基的確很會拉攏人心,先是讓身邊的小宦官把扎桑布攙扶起來,而后下令設宴,為扎桑布壓驚!
酒席宴上,扎桑布的態度大變,再也不敢囂張挑釁,更不敢說什么割讓領土的事了,反而一個勁的溜須怕馬,希望吐蕃和大唐永結盟好、互不侵犯!
李隆基不想兩線作戰,自然是欣然同意了。
就在酒席宴上,雙方歃血為盟、折箭為誓,結為兄弟之國,永不侵犯!
就這樣,盟約立下了!
至于這個盟約能維持多久,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別忘了一句話:國家與國家之間,只有利益,沒有朋友。
到了一定時候,就算吐蕃人不想違約,大唐這邊也會違約的。
……
反正酒宴結束之后,李隆基立刻在偏殿當中,私下召見了李昭,問他怎么會知道雪域高原的情況?
李昭沒辦法,只好推到自己那位‘老師’身上了!
緊接著,李隆基提出一個問題:十年之內,如果大唐傾盡全國之力,能否殺上雪域高原,一舉滅掉吐蕃王朝?
李昭沉思良久,無奈的搖了搖頭!
吐蕃人驍勇善戰,又占據了有利地形,再加上其他的種種因素,那怕大唐傾盡全國之力,也休想在十年之內滅其國!
不過嘛,如果給自己二三十年時間,或許可以把雪域高原納入大唐帝國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