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吐蕃使者—扎桑布,兩次挑釁大唐朝廷,結果兩次都被打了臉,他會停止挑釁嗎?
當然不會了!
只見他又打開一個箱子,這次取出來的是一份牛皮地圖。
“吐蕃和大唐相鄰,兩國的邊境線犬牙交錯,有的地方有明顯的分界線,有的地方卻是模糊不清,致使雙方將士經常發生沖突,流血事件接連不斷;奉我家大贊普之命,外臣特意送來了一份地圖,從此以后,貴我兩國就按照這幅地圖上標記的劃分界限,互不侵犯,睦鄰友好,還望大唐皇帝陛下恩準!
另外嗎,突厥人那里鬧了雪災,人畜凍死不計其數,估計明年七八月份,他們就會大舉出兵南下,殺入大唐境內,大肆劫掠人口財物……我吐蕃與大唐一向友好,愿意出動二十萬鐵騎,幫助大唐一起對付突厥人,不知皇帝陛下意下如何?”
說話間,扎桑布和三名隨從一起,展開了巨大的牛皮地圖,上面果然重新規劃了大唐、吐蕃兩國的邊界線。
重新確定國界線,進而減少雙方駐軍之間的流血沖突,這本是一件好事,可李隆基和文武群臣仔細觀看之后,卻不禁勃然大怒。
原來吐蕃人在地圖上做了手腳,把屬于大唐的河西走廊、安西都護府、以及隴右地區的幾個州,全都劃入了自己的版圖之內。
這算什么意思,向大唐帝國勒索領土嗎?
李隆基和文武群臣,自然不會答應這種無理要求了,可是不答應的話,后果非常嚴重啊!
扎桑布說的好聽,吐蕃愿意出動二十萬鐵騎,幫著大唐一起對付突厥人。
這言下之意,如果大唐不肯割讓領土,那二十萬吐蕃鐵騎,怕是就要調轉刀槍、幫著突厥人一起對付大唐了吧?
要知道,為了抵御突厥人的入侵,大唐幾十萬精銳人馬,全都集結在了西北部的朔方、河西、陰山一線上,而位于西南的隴右一帶則兵力空虛。
如果大唐和突厥人打生打死的時候,吐蕃人突然從背后下手,派二十萬鐵騎進攻隴右,和突厥人南北夾攻,那可就麻煩大了!
怎么辦?
眼下這種情況,是不宜和吐蕃人翻臉開戰的。
河西走廊和安西都護府,乃是大唐辛苦開拓的領土,同樣不能白白的送給吐蕃人!
真是左右為難啊!
面對這種情況,群臣束手無策,只能由皇帝來拿主意了。
龍椅之上,李隆基的臉色鐵青,同樣沒什么好辦法,沉思許久之后,只好將求助的目光又落在了李昭身上,這個多次化解難題的少年郎,能不能再化解一次難題呢?
能!
國家主權,高于一切,這次不用別人催促,李昭主動走了出來:“啟稟陛下,臣有話要說。”
“玉郎,快說!”
“諾,臣需要筆墨!”
“好,來人,速取筆墨來!”
“遵旨!”
……
筆墨很快取來了,李昭執筆在手,沾滿了濃濃的墨汁,走到了牛皮地圖前面,不想被扎桑布一把給攔住了。
“閣下要做什么?”
“呵呵,沒什么,這副地圖不太精準,在下想修補一下。”
“哦,我大吐蕃繪制的地圖,何處不精準了?”
“呵呵,空白的地方太多了!”
牛皮地圖很大,上面對大唐帝國的領土繪制的比較詳細,山脈、河流、平原、城池……全都一一標記出來了,這說明什么?
說明吐蕃人野心勃勃,早就偷偷派人潛入大唐境內,摸清了山川地理情況,好為以后的入侵做好準備!
相反的,牛皮地圖上,關于吐蕃領土這一部分,則繪制的十分簡單,好多地方都是空白,這又說明了什么?
說明吐蕃人有意隱瞞自己一方的山川地理,這樣在與大唐的爭斗中,就可以大占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