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張鈺跑去種過田,回頭把新的耕種辦法傳授下去,再加上漚糞肥的技術。
太平鎮的糧食產量,已經達到過去的一倍有余!
在這個基礎上,去年開始,太平鎮的先進農耕技術,就開始在泰山郡這邊普及開來。
于是去年秋季,泰山郡的糧食產量,總體比過去多了五成。
總有人懷疑張鈺傳授的技術,太平教這邊也不勉強。
反正沒有跟著做的,去年秋收看著別人多了五成的糧食,而且官府還出錢按照平價收購,都不知道眼紅得不行。今年都不需要官府去催,自發就開始使用新技術。
就最老資格的農民推斷,太平教傳授的技巧,已經是極限,除非在別的地方下功夫,否則以現階段的手段來說,已經沒有更進一步的空間。
可到底還能在什么地方下功夫,別說老農自己不知道,就算張鈺帶出來的幾個專門走農業道路的學生,都不明白。在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最后轉去鉆研集中養殖技術。
現在張鈺又開始種地,這情況立刻吸引一大堆知情人士的注意……
然后大家發現,張鈺并沒有實際去耕種,距離過年還有個把月。
這凜冬時節,根本就不適合耕種。現在的張鈺,主要是擺弄著一大堆的木頭,大概是要做木工。
“教主真是多才多藝……”事情也傳到泰山書院這邊,郭嘉等人午休時談到,少不得感慨幾句。
“外面都在傳說,教主學什么都快。就算有什么技藝他沒學過的,學習個十多天,差不多已經能出師,甚至技藝比教導他的人還要好。”杜襲笑道。
這傳聞在他們看來,就有種故意夸大其詞,進而討好張鈺的意思。
說到底他們來的時間太晚,張鈺已經把需要學習的都學好,自然無緣見證這奇跡發生。
“現在冬季還好說,出春之后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教主能兼顧得了?”臧霸少不得過來湊湊熱鬧,在前線回來之后,他自然又投入到學習之中。
這年頭大部分的人都渴望學習,而沒有學習的機會。
不過不管什么時代,總有一些人真就沒有學習的耐心,或者說遇不到合適的老師。
比如說杜遠這樣的,他后續也有自習,不過自習的效果有限。
張鈺也不可能再教導他,這意味著他以后的成就,可能不會太高。
到了校尉以上,麾下有上千士卒不說,還有兩到三千左右的輜重隊。
這個時候統籌調度,物資采買,紀律管理,甚至戰術戰略這些都要考慮進去。
只懂得沖鋒陷陣的武夫,大概率只能混到副將,很難單獨領兵。
臧霸算是運氣,投入張鈺麾下,就被推薦到泰山書院學習。同時被張鈺看重,收為弟子。
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張鈺請教,實際上張鈺如今已經很少來書院這邊親自授課。
畢竟書院逐漸走上正軌,軟件硬件逐漸完善。
普通人才通過書院培養就好,他每年重點培養三個弟子,作為高端人才儲備,這樣就可以了。
“仔細想想,教主的確沒什么需要具體負責的。”郭嘉若有所思。
要說統攬全局方面,泰山有張賁,平原有郭太。軍隊方面,泰山有黃忠,平原有管亥。治政方面,泰山有戲志才、董昭和孫乾等人,平原有朱明、闞澤和國淵等人。
只要大方向不出錯,張鈺只需要適當留意各方面的發展,并且在走錯路的時候,出面調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