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的是有大機遇、好處也多,可是如果要真的這么做的話,很可能會遭遇很多不愉快的事,尤其有可能會打仗,朝廷有可能會失敗、損失會很大。
要知道朝廷當中可是有一大批求穩的官員,這些人把持著朝廷,什么事都不想做。
西北那邊安寧一點不好嗎?何況還有那些在西北做生意的人,他們家里面都有生意。
想到這里,徐渭的臉色更復雜了。
這個時候,一邊的戚繼光看了一眼徐渭,又看了王錫爵一眼,笑著說道:“我也會寫密奏進京,而且我相信這件事一定能成。”
徐渭看了戚繼光一眼,皺著眉頭問道:“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我相信陛下。”戚繼光一臉理所當然的說道。
他的話雖然不多,卻是擲地有聲。這一刻,他表現出來的信心是前所未有的。
徐渭神情復雜地看了戚繼光一眼,也沒有開口說話。
當年胡宗憲的死給徐渭的刺激實在是太大了。他一直跟在胡宗憲的身邊,知道胡宗憲怎么樣為朝廷嘔心瀝血的做事。
江南的事不容易,抗倭更不容易。除了統籌地方、打擊倭寇之外,還要和朝堂上的一些人糾纏。
無論是嚴家父子還是徐階,全都把抗倭當成了他們黨爭的籌碼。嘉靖皇帝在上面,自詡帝王心術玩得好,可實際上是一團亂。
胡宗憲在這種夾縫當中嘔心瀝血完成了抗倭大業,本身應該名垂青史,至少也應該是榮耀加身、光榮退休,可最后卻死在了大牢里。
那種感覺實在是太憋屈了,現在想起來都有一股錐心之痛。
自從胡宗憲死了以后,徐渭就瘋了,精神狀態時好時壞。過了這么多年,被時間沖淡了一些傷痛,徐渭的精神狀態現在終于好了一些。這一次遇到這樣的事,徐渭也是第一次開口。
徐渭神情復雜的嘆了一口氣說道:“希望如此。”
王錫爵也看了一眼戚繼光。
實際上,王錫爵也覺得徐渭說的是一件好事。如果朝廷真這么干的話,的確是好處多多。
可他也覺得這件事危險性太大了,即便自己上了密奏,朝廷也未必會采用。
至于戚繼光對皇帝有信心,王錫爵也不知道該怎么評價。因為朝堂的情況實在是太復雜了,京城事多,誰也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會怎么樣。
不過王錫爵還是說道:“我馬上就回去寫密奏,具體的情況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我想這件事還是有希望的。”
沉默了片刻,徐渭喃喃的說道:“希望吧。”
他對朝廷始終沒有信心,如果不是因為皇帝這些年做的這些事、展現出來的那些東西,他根本都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那就行了,我馬上回去寫。”王錫爵站起身子說道。
見王錫爵站了起來,戚繼光幾人也紛紛站了起來,而后就分開行動了。
隨著天氣的好轉,京城到遼東的道路越來越暢通了。沒用幾天的時間,王錫爵和戚繼光兩人的密奏就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飛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