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奏得到了京城之后,直接就遞到了朱翊鈞的面前。
從遼東來的奏折,現在根本就沒有人敢阻攔,甚至都沒有人敢查看。整北京城都知道遼東是皇帝關注的重點。
看著陳矩遞上來的密奏,朱翊鈞的臉色變得有些古怪。
王錫爵一份,戚繼光一份,這兩人居然沒有聯名,這就讓朱翊鈞有些遲疑了。
難道說這兩人鬧不和了?
想到這里,朱翊鈞的心里面就咯噔一下。
不是把兩個有能力的人放在一起就都能成事的,因為有能力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態度非常堅決。
這兩個人在一起,很可能會意見不合。王錫爵和戚繼光就是如此,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麻煩了。
一旦內部鬧不和,即便是再有才華都沒有用。朱翊鈞甚至想到了以后遼東的經撫不和,真要是互相告狀的話,那就完蛋了。
將密奏拿過來,朱翊鈞快速翻看了起來。都看了一遍之后,朱翊鈞的神情變得詭異。
這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不和,而是非常和,在密奏里將彼此互相夸獎了一番。
首先是王錫爵,對戚繼光就是一頓稱贊,說他治軍嚴明、清廉自守,手下的軍隊對周圍的百姓秋毫無犯,自己也是令行禁止;在制定作戰方案的時候,那也是很有章法。
一句話,戚繼光名不虛傳。最后還拍了一下朱翊鈞的馬屁,皇帝能選用這樣的將領是朝廷的福氣、天下的福氣,這一次遼東大戰一定能打贏。
然后就是戚繼光,也在密奏里把王錫爵一頓拍,說王錫爵這個人寬宏大量,遼東在他的治理下政通人和,百姓的日子非常好過,官吏十分清廉。對于這次作戰,準備也非常充足,后勤保障做得很好,對自己很支持。
同時也對朱翊鈞拍了一頓馬屁,能選用這樣的官員,那就是朱翊鈞的功勞。
上有明君,下有賢臣,這次遼東之仗一定能打得贏。甚至都上升到了大明萬萬年的地步。
朱翊鈞很無奈,你們兩個相處得好,就不用在朕面前秀恩愛了。
看到后面的內容,終于把正事說了出來,原來是徐渭的建議。
兩人倒是沒隱瞞,直接就把徐渭的建議說了出來。
看了一遍之后,朱翊鈞合起了密奏,輕輕地嘆了一口氣。
這個徐渭是一個人才!
朱翊鈞沉吟了片刻,轉頭看向陳矩說道:“馬上傳旨遼東,讓徐渭進京。”
“是,陛下。”陳矩連忙答應道。
想了想,朱翊鈞又說道:“這樣,他可能不愿意來。你告訴他,就說朕要給胡宗憲修一座忠良祠,讓他回來主持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