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哈哈一笑,道:“相逢即是緣,兄臺可坐我馬車一同前往。”
“既是同行,那就叨擾了,”蘇御揖手道。
“欸~見外了不是,大家都是儒家門生嘛,”
那人拉著蘇御登上馬車,身披蓑衣的車夫沖著蘇御歉意一笑,蘇御微笑還之。
車廂內,還有一位清秀少女,見到蘇御之后微笑點頭。
馬車繼續上路,蘇御與那人在車廂內攀談起來。
兩人一見如故,交淺言深,當然,是慕容照言深了。
男子叫慕容照,旁邊少女是他的妹妹慕容穗,兩人都是來自于霸州慕容家,他們這一支與平柔大王慕容五臺那一支可就離得遠了。
不過即使如此,慕容照的二叔仍是被平柔大王封為霸州太守令,相當于公安局長,地位不低了。
蘇御則是隨口胡扯自己來自割鹿洲,久聞見音書院大名,這才來瞻仰一番。
兄妹倆此番前往書院不是求學,而是送信,他們的大伯父曾在書院任教,五年前因身體不適離開書院返回族中靜養,于三天前離世。
而幾位堂兄在家里張羅喪事無法脫身,所以才由他們倆跑一趟書院,邀請大伯舊日同僚前往吊唁。
慕容照大伯的名字叫慕容博,蘇御在城內已經聽說過了,名氣極大,平柔洲一帶頗為有名望的賢哲。
在儒家,書院山主可稱之為大儒,其下還有大哲,賢哲之分。
慕容博二十年前曾入北王庭任職,當年他與幾位大儒聯名提出的一項國策,可謂造福百姓無數,所在民間中極受尊崇。
二十年前的北夏,尋常百姓家中所養馬匹,叫做官馬,說白了就是拿著官府給的微薄水草費,替國家養馬。
關鍵是,本就不多的水草費經過官員層層盤剝之后,落在百姓手里已經沒有多少,但你沒拿到錢,馬還必須給養好了。
每隔三月,會有專門的吏員挨家挨戶的測量馬膘,對照前期記錄,如果馬瘦了,養馬之人會被罰錢,如果馬死了,好家伙,還會量刑。
別看這樣一來,戰馬的供應是有保障了,但是養馬的百姓則是一個比一個過的艱難。
而慕容博和幾位大儒聯名提出的國策,則是取消水草費的同時,將馬匹的主人從朝廷下放到百姓手中。
這項國策在民間被叫做一馬兩駒,意思是老百姓從朝廷這里獲得一匹良馬外加三兩銀子,此馬歸百姓自家所有,無論你用來耕地、租賃、還是拉貨,都不再繳納任何稅種,但是,五年內需上交兩只馬駒。
馬成了自己的,百姓自然會悉心照料,養的好了干什么都能賺錢,不差那點配種費和草料費,
此項國策頒布后的十年,北夏馬匹存欄數量直接翻了五六番,而且那些養馬百姓的生活也愈發好了,以至于養馬的人越來越多。
朝廷從中挑選優質良馬編入軍中,擴充騎兵。
此項國策頒布后的第十二個年頭,甲子大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