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張判官府上,敲開了大門,陳元說明了身份來意,又將黃縣令的親筆信遞給了門子,順手塞給對方二兩銀子。
張府門子見了黃縣令的親筆信本就不敢怠慢,又收了這么一大筆門包,自然是跑得飛快。
很快,張府的管家就跟著門子迎出了大門,親自將陳元接了進去。
陳元很快就在書房見到了張判官。
這位張判官看上去五十左右的年紀,面容清瘦膚色偏黑,神情威嚴,雙目有神。
也不知黃縣令在信里寫了什么,陳元正要捏著鼻子以學生之禮給這位五品官磕頭,沒想到,對方起身雙手扶住了他,不讓他跪下去。
陳元稍微掙扎了一下,就打直了雙腿,將跪拜改成了作揖。
禮節過后,張判官和顏悅色的請陳元落座,又讓下人端上了香茗,這才詢問起了黃縣令的近況。
陳元一一答了,張判官又問起了陳元的學業,兩人一問一答,聊了小半個時辰,陳元從頭到尾都對答如流,這讓張判官習慣了嚴厲的臉上笑容更盛。
張判官不但留陳元在府里吃了一頓午飯,他走的時候還將自己的一張名帖交給了他。
拿了名帖,陳元急忙再次拜謝,又被張判官扶住。
這官員的名帖可不是那么容易拿的,這東西上面有官員的親筆題字,用著官員的章,基本上就等于張判官開出的一張空白的人情支票,不管陳元遇到任何麻煩,只要拿出這張名帖,幾乎就等于張判官親至,在這鎮南府里,任誰都要給幾分面子。
拿了名帖,陳元千恩萬謝的從張府出來,再次登上了等在張府門口的馬車,向著他的下一個目的地行去。
陳元的第二個目的地是黃縣令給他寫的第二封介紹信的收信人,何員外。
何員外的大哥和黃縣令是同窗好友,兩人相交莫逆。
黃縣令寫信給何員外,是希望對方能給陳元安排一個能夠用心讀書的地方,安心準備府試。
在前往何府的路上,陳元和車夫攀談了起來,從車夫口中,陳元了解到,何家在府城附近擁有著上萬畝的良田,還在府城里經營著米店,布莊,酒樓等生意,是這府城里第一等的富戶。
不一會,馬車在一座看似平常的宅邸大門前停了下來,大門的門楣上掛著何府的匾額。
陳元下了馬車,拿出了黃縣令的信,又塞給門子塞了門包。
不一會,一個身材高瘦面孔白皙的中年管家迎了出來,他十分熱情的將陳元迎了進去。
何府的大門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內部卻別有洞天,大的出奇。
陳元在管家的帶領下,沿著抄手游廊穿過了四道門戶,才在一座外看威嚴,內部奢華的大廳中見到了何員外。
何員外看了黃縣令的信,二話沒說,就安頓在陳元在何府大院東側的一個客院中住了下來。
何員外不但安排陳元住下,還讓管家安排下人去望山縣童生們落腳的客棧,將陳元的行禮取回來,還幫他向望山縣教諭打了招呼。
似陳元這種在府城有人脈的童生雖然不多,卻也并不稀罕,有何家這樣的本地大戶照顧,陳元的府試自然也就不勞教諭操心了,教諭也落得個清靜,自然不會反對。
就這樣,陳元就在何府中住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