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東線戰役的勝利,唐昭宗于890年下令停止西線戰役,調遣西征軍援救東線。
而這時,羽翼已豐的王建抗命不遵,西征軍主帥怕自己被王建殺死,于是自行回中央復命。
王建隨后派兵駐守邊關,切斷了西川與唐帝國的聯系。
自此,西川成為王建的禁臠,時為891年,這個政權被稱為蜀——這就是十國的第一個國。
西線的中央軍是回不來了,昭宗皇帝只能硬著頭皮把東線戰役打下去。
這一輪戰役的勝利者是李克用,但他的實力在經過了戰爭之后,還是有所削弱。
最慘是昭宗皇帝,因為他苦心經營的中央軍遭到李克用的重創,折損大半。
于是。
朱溫漁翁得利了。
朱溫是李克用的死對頭,實際上,唐昭宗征討李克用就是他攛掇的。
在此次戰役中,他的嫡系并沒有遭到太大的損害,充當炮灰的基本上都是唐昭宗的中央軍。
戰后,趁著李克用被削弱,見縫插針的朱溫迅速崛起,實力逐漸超過了李克用。
892年,也就是王建控制西川的次年。
割據江淮的楊行密被唐昭宗任命為淮南節度使,這個政權為吳——這是十國的第二個國。
淮南節度使原先另有其人,楊行密只是此人的部將。
黃巢敗亡之后,余部在秦宗權的率領下轉戰于中國北方,為禍甚烈,原淮南節度使被部下所弒。
楊行密打著為故主復仇的旗號嶄露頭角,成為淮南地區事實上的首腦人物。
楊行密控制淮南的次年,割據福建的王潮被唐昭宗任命為福建觀察使——這是十國的第三個國。
王潮出身流寇,早年間轉戰于福建一帶,響應黃巢。
后來逐漸成為當地流寇的首領,一步步控制了福建全境。
朝廷鞭長莫及,只能招安,正式任命他為福建長官。
同樣是在王潮控制福建的這一年,割據浙西的錢鏐被唐昭宗任命為鎮海軍節度使。
錢鏐后來被封為吳越王,這個政權被稱為吳越。——這是十國的第四個國。
3年之后,也就是896年,割據湖南的馬殷被朝廷任命為潭州刺史。
馬殷后來被封為楚王,所以這個政權被稱為楚國。——這是十國的第五個國。
9年之后,也就是公元905年,割據嶺南的劉隱被朝廷任命為清海節度使。
這個政權的當權者后來稱帝,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這是十國的第六個國。
當南方的非主流紛紛割據自立的時候,北方的主流正在忙著搶大唐的衣缽。
在此階段內,中國北方勢力最大的軍閥主要有四個,即晉王李克用、梁王朱溫、岐王李茂貞、燕王劉仁恭。
907年,朱溫篡唐,強迫唐朝末代皇帝禪位,改國號為梁,史稱后梁——這是五代的第一代。
這段劇情,頗為復雜詭譎,石頭看了仔仔細細地仔細閱讀了一番,這才大致弄懂了一些。
她趕緊打開群聊,看看大家的看法。
“哈哈哈!祁元寫的這個朱溫,我感覺,就是一個加強版的董卓啊!!”
“朱溫數次反水,背叛自己的主公,殺朝臣,排除異己,這樣的人,呵呵了!”
“朱溫白馬驛殺了太多的人了!倒胃口!”
“平定黃巢起義,終結了大唐三百年江山的朱溫,還是很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