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政權當中,最有希望南下的就是勢力最大的朱溫,擋在他面前的政權有三個,即楊行密的吳國、馬殷的楚國,以及王建的前蜀。
楊行密對朱溫的態度是堅決反對。
朱溫未嘗不想南下,只是楊行密死活不讓道,曾幾次痛擊朱溫,朱溫也對他無可奈何。
從這個角度來說,王潮(閩國)、錢鏐(吳越)、馬殷(楚國)、劉隱(南漢)能夠緊隨楊行密之后成功建立政權,未嘗不是沾了楊行密的光,可以說吳國就是南方諸國的屏障。”
“王建(前蜀)的對外政策是保境自守,隔山打牛,對勢力相對弱小的李茂貞軟硬兼施,利用李茂貞屏衛前蜀,不跟朱溫撕破臉皮,更注重與李克用保持友好往來,在地緣戰略上對朱溫構成夾擊態勢,使朱溫不敢輕舉妄動。”
“朱溫之所以不敢南下,最為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李克用的威脅太大。”
故事繼續。
在五代十國的第二階段,梁晉爭霸成為了局勢重心。
這一年,朱溫任命部將高季興出任荊南節度使,后來這個政權成為了十國的第七個國。
荊南的大部分地區此時已被鄰國瓜分,只剩下一座江陵城還在朱溫的掌控之中,朱溫任命高季興出任荊南節度使,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可朱溫想不到的是,這個彈丸小國的壽命居然長達57年,比他那只有16年壽命的后梁可活得長多了。
908年,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承襲父爵。
整個五代十國,李存勖是最為璀璨的將星之一。
朱溫或許并不是太畏懼李克用,但是他對李存勖是又敬又怕,曾經說生子當如李存勖,自己的兒子跟李存勖相比只是豬狗。
開平五年,李存勖在高邑大敗了朱溫親自統帥的五十萬大軍。
攻破燕地,將劉仁恭活捉回太原。
914年,李存勖消滅劉守光,隨后降服李茂貞,923年消滅后梁,登基稱帝,建立后唐。——這是五代的第二代。
但是后來的李存勖沉溺聲色,因為寵信優伶,后唐帝國于926年發生叛亂,李存勖死于亂軍之中。
趁著局勢大亂,孟知祥割據蜀中,脫離后唐控制,把蜀地變成了私人領地。
孟知祥后來稱帝,國號為蜀,史稱后蜀。——這是十國的第八個國。
“哈哈哈!李存勖的一生,簡直就是五好青年的中年墮落史啊!”
“在他功成名就之前,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積極向上,但是在登臨帝位之后的他,卻變得驕傲,自私,剛愎自用,好大喜功!”
“朱溫要是晚死幾年,后梁會不會就沒事了?”
“哈哈,但是色令智昏的朱溫被自己的兒子給弄死了啊!”
“李存勖這個人物,祁元塑造得很豐滿啊!有血有肉的!我喜歡!”
“·李存勖本是可以結束亂世的英武帝王,但是卻被一群戲子殺死,這個劇情實在是……太戲劇了,啊哈哈!”
李存勖死后,后唐帝國幾經輾轉,又存活了10年。
936年,石敬瑭聯合契丹人消滅后唐,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晉,史稱后晉。——這是五代的第三代。
“石敬瑭這個垃圾!!居然把燕云十六州給割讓出去了??”
“這個憨批!”
937年,吳國發生政變,權臣李昪強迫吳主禪位,改國號為齊,后來又改為唐,史稱南唐。——這是十國的第九個國。
南方諸國當中,南唐的勢力比較大,尤其是在945年消滅閩國之后,國力更是達到巔峰,成為南方第一強國。
石敬瑭在位期間,對契丹人奴顏卑膝,遭到了內部的強烈反對。
他去世之后,新帝有意扭轉局勢,擺脫契丹人的控制,與契丹交惡。
947年,新帝成為俘虜,后晉被契丹人消滅。
契丹人原本打算入主中原,然而因為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致使中原百姓反抗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