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差的學生被送到了柯鎮衛生院,條件稍微好點的學生都被送到了四院來就診。
這就導致了兒科門診量一下子暴漲,哪怕所有兒科醫生加班加點,全員上崗,也遠遠不能滿足病情的需求。
兒科主任于淑梅不得不向呼吸科和傳染科求援。
傳染科主任任元非帶著小徒弟和其他幾個醫生前往兒科緊急援助。
院長顧偉也相當重視,親自帶隊跑到了兒科臨床一線。
大家跑到兒科門診一看,腦袋一下子炸了,因為就醫環境實在太吵鬧了。
無論什么時候,小孩子都是家長們的小寶貝,一個小孩生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什么舅舅姑姑的全都上陣了。
勸慰聲、咨詢聲、抱怨聲中混雜著小孩的哭聲、吵鬧聲,簡直就是一個《悲劇交響曲》。
說實話兒科醫生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心無旁騖繼續沒日沒夜工作,真是一群可親可敬的人,太不容易了。
病情就是命令,顧院長親自坐陣兒科診室,幫著一起看病。
其他醫生能干看著?任元非也嚴肅的沖陳夏揮揮手,兩人也找了一個辦公室坐下,開始兼職兒科醫生。
陳夏站在診療室門口,臨時充當人形叫號機,
“135號,135號病人在不在?”
“在在在”,
就看到一個爸爸抱著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后面跟著媽媽和爺爺奶奶,5個人一進辦公室,馬上把辦公室擠滿了。
任元非問道:“小寶寶怎么了?”
“大夫,估計是流感了,今天高燒第二天了,全身滾燙滾燙的,也沒有咳嗽鼻涕,就是精神很差,兩天不吃東西了。”
奶奶很著急,快速介紹著病情,看來這家里應該是奶奶做主,孫子是奶奶的心尖尖兒。
“最近他們班里發燒的同學多嗎?”
“多,一個班有十多個發燒的同學。”
“來,張開嘴,讓爺爺看看”,
任元非問完,一個手電一塊壓舌板看咽喉部,一邊還給陳夏解釋:
“流感一般以全身癥狀為主,伴有四肢酸痛,你看這咽部除了有點紅外,扁桃體什么都沒有腫大,聽診只是呼吸音粗,只有少許痰液。”
陳夏像個乖學生一樣,跟在后面“認真學習”。
“如果發現以下幾種情況,一般預示著流感嚴重了,需要住院處理:
比如持續高熱3天以上,伴有劇烈咳嗽,咳痰或胸痛;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
神志改變,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表現;合并肺炎等。”
陳夏假裝好學生,已經拿出紙筆在記錄了。
“拿著驗血單,先去抽個血,我看看血常規再給你們開藥。”
任元非寫下一張檢查單后,四個家長帶著小病人出去了。
陳夏剛要叫下一位病人時,突然從走廊處發生一陣女性的尖叫聲,然后就聽到有好多人都在喊:
“醫生,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