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徽省的年廣久,在改革開放史上,絕對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從小是貧苦人家出身,年輕時先是擺地攤賣水果,后來賣板栗,結果直接被以“投機倒把罪”抓了進去。
出來后賊心不改,又開始做起了炒瓜子的生意,每天炒幾百斤瓜子,偷偷摸摸地賣,到1976的時候就賺到了一百萬。
各位,1976年的百萬富翁啊,這誰敢想?
他絕對就是建國后全國第一個“首富”,可是首富的下場往往……
后來膽子更大了,炒瓜子小作坊很快發展到100多人的大工廠,紅火一時,結果在1983年被一鍋端了,再一次被以投機倒把關進了監獄。
后來全靠老人家的開明,一而再,再而三的保他,讓他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財富越來越多。
可以說,年廣久是“投機倒把界的祖宗”,地位就類似于現在的馬爸爸,陳夏這種在他面前只能算是小蝦米,毫不起眼。
現在你讓年廣久拿個200萬現金出來,對他來說完全小意思。
可憐的陳夏東奔西跑,目前手上也只有2萬元,這根本就不是等量級的。
不過太高調也讓年廣久吃盡苦頭,一生坎坷,晚年更發生了一出家族悲劇。
年廣久做生意,靠的不光是膽子大,而是“會做人”,比如他擺的水果攤時,允許顧客先嘗后買,顧客滿意的,就稱幾斤。不滿意的,嘗了不要錢。
遇到一些難纏的顧客,買走了水果又跑來算“回頭帳”,說少給了秤,或少找了錢,年廣久都不計較,爽快地補水果、找錢,讓顧客滿意而去。
后來賣炒瓜子,別人買一袋后,總會問這夠秤嗎,他就直接抓起一大把遞到他手上。
久而久之,年廣久就被買瓜子的人喊作“傻子”,他索性就注冊了商標,正式改名為“傻子瓜子”。
陳夏這次來無湖,他是知道這時候的年廣久正是春風最得意的時候,而且他為人豪爽,講義氣,關鍵是做生意講誠信。
陳夏要計劃外采購,炒貨這一塊,全中國目前只有他能供應,也不怕他坑自己。
陳夏是第二天凌晨才到的無湖火車站。
出了火車站,隨便問一個當地人,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傻子瓜子”,紛紛幫著指路,讓陳夏順利找到了瓜子廠。
因為已經快過年了,瓜子廠里的生意特別火爆,門口都是那些騎著二八大杠來買炒貨瓜子的人,但是沒有一輛來運貨的大卡車。
陳夏觀察了一下,來進貨的基本上都是做小生意的個體戶,沒有看到一個公家的“采購員”,看來那些供銷社、副食品店還是更愿意去國營炒貨廠去進貨。
陳夏走進“傻子瓜子”廠區,被門衛客氣地攔了下來,陳夏拿出了自己的工作證,不一會兒,年廣久親自出來迎接了。
年廣久這時候應該40多歲的年齡,穿著一套破舊的工服,頭發亂糟糟的,頭上還有不少灰塵,顯然他剛剛一直在炒制車間里。
他見到陳夏,愣了一下,然后拿手擦了擦褲子,然后緊緊握著陳夏的手,用一口徽普笑著問道:
“這位同志怎么稱呼,不知道找我有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