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也不去糾正他,“葉主任,我的事情孫主任應該都和你說了,蜂蜜是我們單位制作藥丸必要的一材料,所以我們一些同事都分散在南云省各地收購,也麻煩你們了。”
葉主任搓搓手,“什么叫麻煩,是你在照顧我們才對。不過陳科長,你能不能等我們幾天,我們蜂蜜很多,但是調貨需要不少時間。”
“大概需要幾天?”
“不超過一周,不知道陳科長方不方便?”
陳夏想了一下,他這次時間挺充裕的,便點頭答應道:“可以,我就等一周。”
葉羅和孫坤興都沒想到陳夏這么好說話,心里也特別高興:
“陳科長那你就安心在招待所住著,所有費用都算我們頭上,我們大理的風景非常漂亮,陳科長也可以去古城和洱海邊轉轉。”
最后,陳夏留下了500元訂金就離開了。
這年頭沒有手機網絡,電影院永遠都是那么一個老片子,所以陳夏從空間里把自行車拿了出來,脖子上再套個相機,像一個記者一樣開始在大理閑逛。
當他騎車前往大理古城的路上,看到在城外的一塊空地上,很多人都圍在一起,里面擺攤的人特別多,賣什么的都有,一眼望去居然望不到頭。
陳夏遞了一支煙給路邊的一個老人,“大爺,我想問了下,他們這里是趕集嗎?”
“對啊,這次是春季大集,要連續辦5天,今天才第一天。”
陳夏心想反正閑著無聊,花了1分錢把自行車寄存了,一個人慢慢跟著趕集的隊伍走去。
一路上賣菜的、賣肉的、賣野生小動物的、賣各類土特產的人很多,另外就是賣日用品的人也挺多。
走了一圈,發現賣布的攤位只有一個,而且攤位前那是人山人海,當地的少數民族都搶著要買布。
急得里面布行的工作人叫也在大喊大叫:“不要擠不要擠,我們的布都賣完了,夏集的時候再來吧。”
旁邊幾個白族的年輕女人不干了:“才賣了1個小時布就沒了,你們太欺負人了。”
“就是,每次來都只賣幾匹布,價格還那么貴,我一大早就排隊了都沒搶到。”
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人站在桌子上大聲解釋,
“老鄉們,這些布是好不容易從川省搞來的,數量實太少了。我們也不辦法呀,江南的紡織廠離我們太遠了,運不到大理來。
要不是國家有政策要照顧一下少數民族的同胞,否則我們根本就不會來賣,你們可是連布票都沒有。你們覺得這價格貴了,其實我們輕工商店自己還虧本在賣呢。”
原來輕工商店這次只是為了應付上級號召,所以象征性的拿出10匹,總共300米的棉布出來賣,畢竟這是多賣多虧的事情,誰也不愿意干呀。
下關春季大集,幾乎是整個大理州的老百姓都來逛了,這點布塞牙縫都不夠,所以這一眨眼的時間就買完了。
大家一聽紛紛泄氣,是啊,從江南運布到大理,運費都要比布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