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時候,兩位姑姑就趕到了。
大姑姑長得比較偏胖,慈眉善目,一看就是好說話的人,長得更像爸爸。大姑父戴寧則穿著襯衫領帶,一看就是成功人士的派頭。
見到陳夏幾人,大姑父主動伸出手來握了握,生意人比較圓滑,待人永遠都是客客氣氣。
不過聽大爺爺說過,這個大姑父也是一個“港二代”,不是土生土長香江人。兩個女兒則沒有跟著過來,估計都要上學吧?
相反,小姑姑則身材高挑苗條,穿著一套職業裙裝,頭發盤了起來,戴著一副眼鏡,一看就是那種精明能干的女性。
陳淑琴一看到陳夏他們,就圍繞著他們轉了幾圈,然后興奮地喊道:
“啊呀,果然跟炳坤哥小時候有幾分神似呀,你是陳夏吧,小時候我跟你爸爸可是經常一起玩的,唉,這幾十年沒見,他都不在了。”
大姑姑今年43歲,小姑姑今年40歲,陳炳坤如果還活著就是47歲,是他們的大哥了。
因為陳德發年輕時一直在“闖江湖”,所以耽誤了結婚女子,反而是弟弟先有了小孩。
陳淑芬、陳淑琴兩姐妹小時候也是在慶豐村生活的,直到49年時跟隨父母一起到了香江,所以對家鄉和那個大堂哥還是有印象的。
陳夏對這個自來熟的小姑姑也非常喜歡,這大大咧咧的個性跟前世的大姐陳蘭非常像,跟這種人打交道也是最輕松的。
相反大姑姑的性格則安靜太多,大姑父又是個精明的企業家形象,雖然說表面上都是客客氣氣的,但內心到處有沒有接受這幾個窮親戚還不一定呢。
陳夏趕緊把顧琳和陳秋陳冬叫起來,一起恭敬地喊道:“大姑好,大姑父好,漂亮的小姑好。”
“哈哈,爸,大哥家的老二挺好玩的,不怕生。”
聽到小女兒在大呼小叫的,大娘娘也從廚房伸出頭來:“你看看人家小夏,20歲就有老婆了,再看看你喲……”
陳淑琴瞬間被打擊了,點了點陳夏的頭:“你呀,害我又挨罵。”
陳淑芬趕緊拍掉妹妹的手:“人家小夏老婆都有了,你給他留點面子,又不是小孩子了。”
顧琳和陳秋在捂著嘴笑,然后幾個女人就圍在一起聊起了香江的見聞。
大姑父則和陳夏在聊內地現在的情況,這時候香江的幾個大家族已經開始往深真蛇口投資辦廠了。
陳夏的服裝廠有職工三百多人,在香江只能算是一個中小企業,還沒有資格參與到第一輪投資當中,大家都在觀望。
這時候的香江,絕對是制造業的天堂,因為自由港的便利,香江生產,再出口到韓日或東南亞,這讓二戰后的香江經濟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
不過隨著內地的崛起,土地和人力成本的優勢明顯,香江的制造業慢慢往內地轉移,而高端科技和制造業沒有跟上,卻大力發展房地產業、金融業、旅游業。
所以香江從1982年開始的幾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往往表現為房地產的暴漲暴跌。
陳夏就知道香江有兩次房地產暴跌,一次應該是中英簽署回歸協議之后,另外一次應該是索羅斯搞事情的時候,之后就是一路漲到全世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