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三六胃泰想出口
除了購物外,陳夏還有一樁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去香江的藥店去瞧瞧。
香江對于內地為什么那么重要,有一個原因就是香江是內地此時唯一的對外通道,無論是貨物出口,還是資金進出。
還有一個就是各種世界先進技術的進出,無論是明的進口,還是暗地里走私。
這其中就包括了“藥品”。
新中國成立30多年,有一半時間在趕英超美,有一半時間在搞………,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內地的醫藥系統只能算是初步建立。
拿醫院來說,大城市的醫院技術很高,比如首都的協和,滬市的瑞金,這種是最頂級的。
可惜因為城鄉二元化的限制,外省的老百姓是不可能有機會跨省去看病的,沒機會,也沒錢。
再次一級的醫院都集中在省會城市,比如之江醫大附屬一院、蜀川省的華西醫院、兵馬俑省的西京醫院、東廣省的中山附屬一院等。
省內的老百姓還是有機會去瞧病的,可是還是那句話,沒錢啊。
再次一等的地區一級醫院就已經勉強了,縣醫院是相當馬虎了,至于鄉鎮公社衛生院,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醫學是在不斷進步的,為什么后世那些大醫院都喜歡派醫生去國外進修?都會訂閱一大堆國外期刊等,就是為了跟上國際潮流。
小粉紅們也許不能接受,所有疾病的《指南》都是歐美國家的醫學類專家制定的,這種情況哪怕再過幾十年仍然如此。
所以整個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國內幾乎不跟國外的醫學界同仁交流勾通,水平怎么能提高?
西醫不同于傳統中醫,這是人家外國人發明的,不向他們學習,閉門造車怎么行呢?
陳夏多少次賣藥都忽悠別人,說是國外進口的,這么大一個漏洞為什么無人發現?
就是因為誰也不知道國外醫學到底發展到哪一步了?到底有什么最新的治療技術?最新的藥品?國外對此時的國人來說,跟外星球一樣遙遠。
另外一個就是“藥品”。
國內的制藥工廠沒有建立起系統的、科學的、嚴謹的、全面的藥物研究、生產、檢驗系統。
陳夏生產一個“666胃泰”,只要有衛生局的批文就行了,這程序跟黃酒廠、糕點廠是一樣的。
研究發前期小試,如工藝,線路打通,中試、質量研究、穩定性考察、藥理毒理等都不需要,
中期的什么臨床批件、生產批件、新建廠gmp認證、后期銷售公司gsp認證等,估計衛生局的領導們聽都沒有聽說過。
哪怕經過幾十年發展,這一塊還是亂象叢生,讓人一聲嘆息。
這種亂象對草創期的藥廠是有利的,比如陳夏這種“草臺班子”就是鉆了這個漏洞,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藥品,畢竟是給人吃的。
陳夏對自己的藥品有信心,可是別人呢?不是誰都有金手指的。
國內的藥物為什么給人一種不靠譜的印象?有條件病人的都會選擇進口藥物?連打個疫苗都有人千里迢迢跑到國外去打,或者自費打進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