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行內人,陳淑琴是知道每年周氏珠寶在老緬那里扔掉的錢不計其數,還不敢說自己店的翡翠供應一定穩定呢。
尤其是高端的翡翠,一直是困擾周氏珠寶的難題。
像這種大公司,其實跟國內的國營大廠采購人員遇到一樣的情況。
翡翠唯一的采購機會是老緬的翡翠公盤大會,這是老緬耍的小心眼,全力打擊走私,再把所有大公司都集中起來,讓大家投標。
價高者得嘛。
這就人為把翡翠明料的價格炒上去了,大家都不來,他們tm就沒辦法炒作了。
現在最好的走私通道其實是從帕敢往東,走騰沖瑞麗一線,往南都是中央軍控制的地盤,運送到海邊或泰國路途遙遠,隨時容易被攔截。
這也是當年陳夏和巖金切逃難回家的線路,這一路的軍閥很多,常常打成一團,所以走私機會就更多。
幾十年后,瑞麗這座鳥不拉屎的地方為什么會發展得如此繁榮,那些翡翠明料原石是怎么來的?來源大家都心知肚明。
老緬的中央軍看著也只能干瞪眼,這是在吸他們的血,刮他們的肉啊。可是緬北他們控制不了,華國又不是他們能得罪的,所以才睜只眼閉只眼。
可問題是80年初內地還處在極其保守封閉的時代,香江老板在內地可并不吃香,遠沒有手眼通天可以跟內地高層直接交流的地步。
所以從內地繞道走私,不可能,人民鐵拳會讓你知道什么叫打擊走資派,
像莊睿這樣的小散戶、小公司則可以去公盤上賭石玩,賭出來高冰種甚至玻璃種,那就發財啦。賭不出來,花了幾十萬,幾百萬港幣買的大石頭,它就是大石頭而己。
可大公司采購人員可不敢這么玩,賭贏了固然有功勞,賭輸了人家老板會要你命的。
所以采購人員為了自己的小命,公司高層為了保證不虧,只能選擇“明料”去競標。
別說賭石了,連開窗料都很少去賭。
像陳夏在騰沖雷家買到的那塊巨大明料,十多噸重,表皮看起來非常好,拿出來有幾家公司敢賭一下?
切開來萬一賭輸了,那就是傷筋動骨的節奏。
這個時期有沒有傳說中的“翡翠王”存在呢?
水平高的賭石師傅肯定是存在的,但不可能像小說里寫的那么神,看幾眼就能說出里面翡翠的大小形狀品相?不是人人都像莊睿一樣有透視眼的。
所謂的翡翠王只是人家只是贏多輸少而己,跟炒股一樣,是幾年幾十內贏多輸少,不是某一次公盤。
真這么神的牛人,還愿意給人家大公司打工?自己不會做老板嗎?
香江和東南亞的有錢人太多了,送太太、送女友、送小三,怎么好意思拿出一條黃金首飾來?
1982年,鉆石在東亞文化圈中暫時并未流行開來,翡翠和和田玉一直都是市場上追棒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