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是個很奇特的地方,在江南可以說是格格不入,無論從戲曲還是飲食上都不一樣。
就拿戲曲來說,江南的特色都是說話特別溫柔,特別糯,比如蘇州的評彈、昆劇、越劇、滬劇、黃梅戲等。
什么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特別文氣,特別柔和。
越劇雖然屬于越州,但卻是下面的剡縣人發明的,發場光大在上海灘,其實跟越州本地關系不是特別大。
越州最著名的地方戲是“紹劇”,唱腔高亢,表演粗獷,擅長表現悲壯激越的情感,題材多為忠奸爭斗、征戰殺伐之事。
如果看過六十年代紹劇老電影《三打白骨精》的人一定就知道這唱腔是啥樣的。對,里面的猴子扮演者就是六小齡童的父親六齡童扮演的。
事實上六小齡童原來就是紹劇演員,正宗的越州人,是楊潔導演親自來越州挑選的。
如果大家還不能想像,就想想陜省的秦腔是怎么唱的?紹劇就有“南方秦腔”之稱,在江南地區獨樹一幟。
再說說越州本幫菜。
越州菜原來非常有名,有一個著名的餐飲品牌“小紹興”,后世不少大城市都能找到,可惜后來沒有發揚光大。
越州菜的特別之處就是一個字“臭”,當地人喜歡吃腌制品、食物經過發霉發酵后,越臭越好。
來過越州旅游的人都知道“越州臭豆腐”,聞起來臭哄哄,吃起來香噴噴。
但這僅僅只是越州菜臭的初級版本,如果拿上“霉莧菜梗”上來,絕對可以嚇退99.9%的外地人。
如果臭豆腐搭配上霉梗菜梗,那簡直就是頂配級臭菜,臭菜中的王中王了。
那個臭得絕對是驚天地泣鬼神,跟瑞典的鯡魚罐頭絕對有得一拼。
那些營養學家天天吵著不能吃啊,吃了容易得食道癌啊,胃癌啊,可這也絲毫不妨礙越州人甘之如飴。
所以檢驗這個人是不是正宗的“越州人”,就看他(她)喜不喜歡吃霉莧菜梗就知道了。
陳淑琴算是經過了考驗,說明她離開越州33年,骨子里的越州基因還是沒有改變,沒有忘本。
吃完飯后,陳夏把小姑姑和林惠請到了房間里。
在顧琳的幫助下,夫妻倆把一件件精美的翡翠首飾從幾個箱子里拿了出來,床上、沙發上、桌子上全部都擺滿了,還有滿滿兩箱子沒地方放了。
陳淑琴和林惠的眼睛就一直亮得跟小太陽一樣,閃閃發光。
“小,小夏,這些都是你的?哇噻,這絕對都是玻璃種祖母綠級別呀,全部都是高冰種,太神奇了,就算周氏珠寶都拿不出這么多高端翡翠來。”
顧琳則一臉不爽:“陳夏這種東西還多著呢,平時也不知道他藏到哪里去了,這次你們過來他特意拿回來的,這一件件的收拾起來真麻煩。”
這姑娘還不知道她家里的這幾箱翡翠可以創造出多少價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