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醫院內物資搬遷,職工搬家也是個大問題,400多個職工要是完全靠卡車根本就來不及,所以陳夏把柯鎮所有的機船全部都租來了。
反正大家提前要搬東西的,每天去碼頭總務科處報名,誰先到先上船,船上東西自己看好。
整個醫院都是亂糟糟的,顧院長和顧母暫時住在梅園,陳秋和陳冬還沒放假,西園也沒完工。
西園經過一個多月的加班加點裝修,這個并不復雜的工程完成了大半,廚房和衛生間稍微慢點,因為進行了徹底改造。
尤其是衛生間,這是陳夏特別看重的地方,還用上了這個時代非常少見的抽水馬桶。
這時候大多數城里人都是用馬桶、痰盂,或者公共廁所。哪怕有自來水,有獨立衛生間的人家,也主要是以蹲坑為主。
陳夏特別受不了這種蹲坑,因為他上廁所時間特別長,前世就是玩手機,這一世就是看雜志小說,一蹲就是半天,等站起來的時候兩條腿都廢了。
所以他寧可花大價格,讓建筑隊去省城幫忙訂了陶瓷用的抽水馬桶,這樣拉便便的時候坐在上面就舒服多了。
另外,幾個臥室也讓建筑隊用上了這個時代比較少見的墻紙,反正怎么舒服怎么來,他又不是缺錢的主兒,也不怕第二次文..革的到來。
有條件享受總是要享受的,什么都憋著,不敢吃不敢玩不敢穿,那還重生個毛線啊?
雖然80年代初跟70年代一樣有許許多多條條框框,但事實上過了1982年的那種經濟ZS后,整個社會風氣已經開放了。
深真都已經有經濟特區了,那些廠妹都已經出現了,香江那些下三爛的貨車司機馬上就要來深真包二奶了,還整出個二奶村來。
陳夏還要在越州躲躲藏藏?
做人真這么憋屈,那還不如遠走香江呢。
小洋樓其他房間就只打掃干凈就行,不需要額外裝修,這也大大縮短了工時。至于花園未完工部分,慢慢來嘛,慢工出細活。
12月25日,西方圣誕節這天,除急診外,四院門診、住院部全部停診,全力以赴搬遷。
所有臨床科室里面,傳染科是最輕松的,因為他們是成建制全部打包帶走,加上原一院也沒有傳染科,所以任元非不用面臨兩家醫院職工如何融合的問題。
不過傳染科也正式改為了“感染科”,開始了全新的一頁。
任元非家的東西挺多,陳夏專門安排了一輛卡車全程跟蹤,總務科幫忙的人都知道這是科長的師父,自然客氣得不得了。
而且陳夏也耍了一個心眼,盡管他自己不準備住到新人民醫院的筒子樓里,但他還是以自己和顧琳的名義申請了一間,然后跟師父家做了“隔壁鄰居”。
他這個總務科長,又是他分管的工作,這點小權力還是有的,再說這也不算是以權謀私。
當然自己不住,暫借給師父住,也是天經地儀的事情,外人也說不了什么。
就這樣,任家兩夫妻是雙職工,又是三代同堂,按規定就可以申請兩間房,加上陳夏一間,讓任家一下從住房困難變成了住房寬裕戶。
很多老職工要離開這個工作了幾十年的醫院,難免會有些傷感,而且這次四院是一分為二,就難免會讓一些關系好的同事朋友分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