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西園。
陳家已經正式從“梅園”搬到了“西園”里。
如果說從慶豐村搬到柯鎮是從農民變成了城鎮人,那么從柯鎮搬到越州城區,是真正變成了城里人。
噢,有個小小問題。
陳秋和陳冬這個時候的戶口還是農業戶口,要不是有張洪波這個分管科教文衛的副專員幫忙,這兩個小家伙的轉學是搞不定的。
陳秋去了越州一中高中部,陳冬去了魯迅小學,這兩所學校在城區都屬于最好的學校。
不過兩人只能算借讀,等兩人要中考高考,還是要回柯鎮原學校去考。
老三成績優異,陳夏一點都不擔心,至于老四,唉,一言難盡啊,全班50個,他能考到40名就算是陳炳坤同志保佑了。
當初魯迅小學的校長看到他的成績,那一臉便秘的樣子,讓陳夏這張老臉真心掛不住。
學習這玩意兒,真的要靠天賦,還好陳家不缺錢,到時讓他去藥廠管大門吧。
西園的面積很大,老丈人和丈母娘在花園的一角,靠近池子的地方開辟了一塊菜園。
這時候還是冬天,不適合種什么。但兩個老人早就興致勃勃地商量了多次,準備一開春就動工。
傍晚時分,小洋樓的燈光相當明亮,陳夏特意把一樓到三樓的所有房間電燈全部打開。
這時候農村的電燈也就15W,城里人條件好點的家庭會用40W燈泡,就是為了家里亮堂一點。
但陳夏的要求更高,因為他喜歡家里一定要亮,越亮越好,所以光源一直買高亮的。
這次搬到西園,他對丈母娘提的唯一要求就是除了客廳餐廳用的吊燈外,其他所有房間都放棄白熾燈泡,全部改換成日光燈。
為了這個,建筑隊又是從省城的五星店買回來一批“滬光牌”日光燈,陳夏還是嫌棄亮度不夠,這樣每個房間都裝了兩支日光燈。
這在越州城區是不是第一份不知道,但絕對是私人住宅一次性安裝最多紀錄了。
過年前,陳芳和外婆都“放假”回去了,晚飯就有顧母親自下廚。
顧琳在旁邊幫忙,說是幫忙,也是噘起個嘴巴一臉不情愿的樣子。
自從這個小姑娘做西紅柿炒蛋,把整個西紅柿和雞蛋直接放進鍋里后,顧老頭和顧母決定好好教訓教訓這個女兒了。
出嫁了就要有出嫁的樣子,虧得陳家沒有公公婆婆,否則這樣的懶媳婦還不被送回娘家去?
所以現在每天下班后,顧母都會親自監督女兒學習炒菜,不聽話直接鍋鏟伺候。
這把陳夏給心疼壞了,自己老婆那可憐兮兮的樣子,他真想狂吼一聲:
“丈母娘你干得好~~~”
顧老頭這時候在一樓書房里寫春聯,老知識分子的毛筆字都是基本功,陳秋和陳冬在旁邊一個勁的鼓掌,把老頭子那個得意呀。
“顧伯伯,你好歷害,這毛筆字太漂亮啦。”
顧老頭微笑著看著自己的手筆:“現在老嘍,寫得不行了,當年才叫那個龍飛鳳舞呀。”
陳秋比較會說話,趕緊拍馬屁道:“這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