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發一下車,李書記和韓專員就先后迎了出來,陳夏就像“翻譯官”一樣跟在旁邊,不停介紹。
“爺爺,這兩位就是我們越州地區的父母官,這位是李兵權李書記,這位是韓丁澤韓專員,他們今天早早就等在這里,就是為了迎接你的到來。”
李書記先伸出手:“歡迎歡迎,歡迎陳先生回鄉探親,有陳先生這樣杰出鄉賢,是我們越州地區的光榮啊。”
韓丁澤總也要說幾句體現一下存在:“陳先生果然是寶刀未老啊,看這精神比我還足呢。”
呵呵呵,大家客套的互相商業吹棒。
“李書記,韓專員,讓你們兩位父母官親自相迎,鄙人愧不敢當。”
這句話說出來,李書記和韓專員心肝都顫抖了一下。
這口氣就是標準的民國用語了,要是再來一句“卑職”那妥妥能把現場的人都嚇暈過去。
在過去的那個歲月里,國軍和灣灣的關系,真是誰碰誰死,想不到風水輪流轉,現在居然變成了統戰對象,座上嘉賓了。
雙方又熱鬧的介紹了自己的家人和隨從,隨后又是歡迎晚宴,今天不談正事,大家盡興而歸。
這個晚宴也是有講究的,1983年盡管物資已經極大豐富了,但還沒有豐富到誰家都能天天吃肉的地步,包括干部家庭也一樣。
不過像這種歡迎宴會就不一樣。
國人嘛,最講究面子,平時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到了有“外賓”的時刻,那簡直是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好喝的全端上來。
這時候,真正的領導和嘉賓為了風度,反而都不會吃太多菜喝太多酒,一般就是禮貌性的動動筷子,然后雙方“愉快地”聊天為主。
但陪同的當地干部就不必客氣了,這是為數不多可以敞開肚皮隨便吃肉的機會,怎么會放過呢,一個個不吃到扶墻而出,那簡直就是對不起這桌好菜了。
所以只要在當地排得上號,叫得上名的干部幾乎全部都出去來參加歡迎晚宴了,你政府四大班子,什么外事辦、衛生局、醫藥公司也就算了。
什么婦聯、殘聯、地震局、氣象局這些都是什么鬼?人家香江來客人跟他們有半毛錢關系?
要不是紀律不允許,這些干部就差把家人也帶來了。
不過畢竟是干部,不會像農村大媽一樣,喜宴還沒開始,塑料袋就拿出來了。
可以吃,可以喝,但不允許打包帶走,這是有損國格的事情,抓到要批評的。
因為陳德發夫妻畢竟年歲大了,所以歡迎晚宴一結束,他們就要去休息了。
香江陳家謝絕了在龍山賓館住宿,而是選擇了去陳夏家里住,畢竟這才是“陳家”,意義不一樣。
汽車直接開進了西園,停在了湖邊,看著眼前的小洋樓,那個大花園,還有那一大池塘,陳德發一家都驚呆了。
他們全家也算見過世面了,在香江也算是有錢人一族,但這個占地五、六畝的巨大花園樓房,還是讓香江客人震驚了。
陳淑琴奇怪地問道:“小夏,我都懷疑你是不是陳家的大孫子,難道你的真爺爺是紅色干部?怎么你在柯鎮有大房子,這越州城區索性住上了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