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石現在是沒人要,以前可是很珍貴的,那些文人墨客就喜歡用雞血石印章,聽說乾隆皇帝的玉璽都是雞血石做的。”
吳紹臣到底年輕,脫口而出:“玉璽不是和氏壁做的嗎?”
陳夏白了他一眼:
“你是不知道這位滿清皇帝有多么喜歡玉璽,他一生手上就有1800余枚寶璽,最正式的傳國玉璽就有25顆,而且還是個蓋章狂魔,只要他看中的字畫,一定要用n多章蓋得密密麻麻。”
呵呵呵,大家都很捧場的笑了起來。
李主任一聽是來買雞血石,那就放心了,這上溪別的沒有,這一塊塊的雞血原石還真不少。
早些年公社還成立過一個“雞血石合作社”,開采出來后想賣給省城的文聯,還有個西冷印社這樣的文化組織。
結果解放后,因為某些特殊原因,知識分子基本都靠邊站了。
以前這些人都是風花雪月,吟詩唱曲好不風雅,雞血石做為印章的上品材料還是比較受追捧的。
結果后來文化人也變成了老農民,每天為一日三餐奔波,哪有時間作什么畫寫什么詩呀。
雞血石在這30多年間,幾乎無人問津。
就連玉器廠都不收,雞血石做印章做擺件多見,做首飾的很少用到。
于是開采出來的雞血石全都堆放在公社倉庫里,現在連倉庫都成了危房。
這就跟股票一個道理,現在已經跌到谷底了,逢低買入,遇高拋售才能賺取最多的利潤。
李主任笑著說道:“陳科長的岳父真是好雅興呀,這事就包在我身上,吃完飯咱們就去倉庫,隨便你自己挑選,看中哪塊石頭盡管拿去。”
一眾當地干部也紛紛點頭,覺得就拿幾塊石頭還要專門開車來跑一趟,這城里人都夠騷包的。
陳夏一聽樂了,趕緊舉杯,第一次主動跟幾位當地干部敬了一杯。
飯后,大家一起來到了那個雞血石倉庫,當門衛老頭廢勁地打開那扇破門后,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灰不溜秋的的石頭。
吳紹臣幾人都悄悄看向了陳夏,都在想:就這?還要專門來跑一趟?
現場唯一了解陳夏的只有顧琳。
她可是見識過自己老公眼光的,當初敢一個人跑到南云省去購買翡翠,聽說一匹棉布就換回來的一堆翡翠,現在在香江可是上億的生意了。
今天他專門跑來這窮溝溝里,說明這雞血石將來一定很值錢很值錢,所以她的兩只眼睛也是冒光的。
這就是所謂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現在連顧琳都知道什么東西值錢了,活該這兩公婆將來發大財。
而現場其他人還傻乎乎的,一臉嫌棄的表情,幾個小護士還捂著鼻子往外走,連仔細瞧一眼石頭的興趣都沒有。
幾個公社干部也在外面抽起了陳夏分出去的紅塔山,一臉享受的樣子。
瞧瞧,這就是時代和眼光的局限性,守著金山銀山卻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