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蓋倫不過是個高級打工仔,說來說去不就是為了錢嘛。
陳夏前世這種職業經理人見多了,說白了就是“中介”而己,這些人在每一個地方都會設立一個辦事處,然后不停去各家醫院推薦自己的雜志版面。
很多醫生為了升職稱加分,必須要達到多少論文多少分數,自己又沒時間去研究,或者沒關系搞不到課題,咋辦?
買唄。
只要你出錢,人家論文給你寫好,再以你醫生的名義發表到相關醫學雜志上去,然后根據雜志等級收取不同的費用,一條龍服務。
其實也是一種徹底的學術腐拜。
有讀者肯定要罵醫生了吧?
其實醫生更痛苦,每天上班下班累得跟條狗一樣,還要論文?中國這樣的醫療體制下醫生都是偏臨床的,幾個醫生有能力,有實力,有關系去申請課題寫論文?
所以出臺這種狗屁政策的人,一定就是利益集團的一份子,醫生只是被剝削的對象而己。
一篇論文最少幾萬,醫生一年才賺多少錢?
當然這是國內如此,國外是不是如此?八九不離十的,只是頂級醫學期刊可能更有職業精神一點,但絕對不是一個無縫的蛋。
否則每年各大頂級醫學雜志發表的論文那么多,最后被證實有實用價值,有開創意義的論文又有幾篇?
大多數還不是“搗漿糊”的嘛,鬼知道有沒有利益交換?
所以陳夏趁蓋倫上廁所去的時候,在廁所里悄悄塞了一條翡翠項鏈給他后,蓋倫的態度馬上熱情了無數倍。
但這是“私人友誼”,公司利益也是要講的。
所以陳淑琴直接問了出來:“蓋倫先生,我們都是朋友,我想請教一下,我們的論文發表,需要付出些什么?”
生意歸生意,人情歸人情,資本家們可是區分得很開的,也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陳女士,如果你要確保自己的論文發表,應該需要不少于10萬美元的公關費用。”
周安北低著頭用勺子攪拌著咖啡,心想:“真TM黑,他一個高級經理人一年的收入都達不到10萬美元,而發表一個論文就要收費這么高。”
陳夏這時候突然說道:“蓋倫先生,南瓜藤公司愿意付出20萬美元,以表示我們的友誼。”
周安北驚訝得勺子都掉到了咖啡杯里。
蓋倫也吃了一驚,然后點點頭,如果他會說中文,此時應該來一句:“孺子可教矣。”
其實這10萬美元已經是很有水份了,少部分上繳給公司,大多數都是一些評審專家和編輯們私底下瓜分的,而且這筆錢又不用報稅,陽光底下的潛規則而己。
現在陳夏愿意付給高出一倍的“公關費用”,也就意味著利益鏈條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多分一筆錢,這絕對是意外的驚喜,當然要多照顧照顧了。
更何部這篇論文只要證實是真的,完全符合刊登條件的,對《柳葉刀》雜志的權威性同樣有利。
再說了,不是還有一條翡翠項鏈嘛……
蓋倫也不客氣,“OK,包在我身上,相信《柳葉刀》雜志一定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刊登這篇論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