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權算是明白了,這藥廠根本就是沒救了,問題就出在他們自己身上,但他們卻一點自救意識都沒有。
其實他這樣想也不對,有自救意識的職工還是有的。
這不,最有經驗的20名老師傅不就“支援”慶豐分廠去了嘛,現在一個月工資已經是65元了。
韓專員突然想到了什么:“你們下屬的慶豐分廠效益這么好,訂單都排到幾個月之后了,那能不能讓他們把多余的訂單交給越州藥廠去做?”
李兵權眼睛也亮了一下。
鮑經理非常為難:
“韓專員,這個這個,應該很難,大家都知道這個慶豐分廠是掛靠企業,說白了不是國有的,說是兄弟單位其實分得很清。再說了,666胃泰是有秘方的,這秘方慶豐分廠肯定是不會交出來的。”
廢話,誰肯交出去?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如果慶豐分廠也是國營廠,那么可以用行政命令讓他們交出來,一點商量余地都沒有。
可是人家分明就是民營廠,再說了,陳夏可是個刺頭,哪會輕易投降?
李兵權突然開口道:“那么把越州藥廠承包給陳夏,你們覺得怎么樣?”
在場的人都嚇了一大跳,包括韓專員,去年他還在經濟整s,今年就要承包國營廠,這個步子邁得太大了。
“李速記,我覺得這個不妥,我們的國營廠怎么能讓個人承包呢?”
韓丁澤的態度很明確,這樣肯定不行,到地藥廠是姓資還是姓社了?
一群人在辦公室里發愁的時候,陳夏卻是心情愉快,因為他接到香江方面的來信,說藥廠的事情已經眉目了。
七八十年代,香江的實體經濟還是很強的,包括服裝和輕工,也有幾家藥廠。
陳淑琴看中的是一家叫奧美制藥的中型藥廠,主打產品就是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奧美制藥原本的小日子過得不錯,除了香江本土市場,還一直出口到東南亞的一些小國家。
可是隨著各國同類型藥廠越來越多,奧美的日子就難過了,去年出口更是一個0。
香江這個本土市場太小了,畢竟只是一座城,無法支撐一家中型藥廠。
資本主義地區嘛,沒錢賺,工廠沒法全員開工,港英政府又不會給你一個月20元的補貼的,所以這廠子就一直半死不活。
加上澳美制藥的老板碰到樓市股市崩盤虧慘了,就想著把藥廠賣了好讓自己回點血。
其實原本歷史上奧美制藥一直找不到買家,就半死不活撐了幾年,后來隨著內地市場的開放,他們的產品大量賣到內地,甚至在內地建立了新的藥廠。
想想八九十年代國內的醫療環境,像越州藥廠這樣的藥廠生產出來的中成藥,怎么可能跟阿莫西林這樣的抗生素相對抗呢?
所以奧美的抗生素在內地銷量暴漲,賺得盆滿缽滿,這一世因為有了陳夏和陳淑琴的參與,提前截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