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12月了。
有錢能使鬼推磨,陳夏幾十萬美元砸下去,另外兩篇論文也發表了,這可把國內醫學界給激動壞了。
這不,衛生部又要召開座談會了,就國內率先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要進行大力的表彰和宣傳。
在國際上,隨著三篇論文的發表,反駁的聲音很多,但支持的同樣不少。
畢竟《柳葉刀》雜志還是有底線的,作為頂級醫學雜志,不可能連續刊登不靠譜的論文。
但這些爭論因為國內外信息的閉塞,所以陳夏暫時還沒有聽到。
1984年馬上就要到了,再過一個月,首都的老人家會正式南巡,發表了一系列的加快開放的指示,轟轟烈烈的企業元年終于到來。
陳夏計劃中的以港資名義到內地開藥廠的計劃也要正式實施了。
要開廠就需要設備,像慶豐藥廠這種作坊式、手工化的制藥方式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同時,香江的老奧美制藥廠的制藥設備都要更新換代了。
陳夏和陳淑琴商量后的結果是索性一次性去采購一批設備吧,無論是投資辦廠,還是更新升級都用得到。
八十年代,精密儀器也好,自動化生產設備也罷,最先進的就是曰本和德意志國,其次就是霉國。至于國產設備,咳咳,一言難盡。
剛巧,年底的時候曰本要舉行一個國際工業博覽會,
所以陳淑琴發了一封電報,讓陳夏立即去香江會合,一同前往國外采購藥廠需要的設備。
既然去曰本,又是自己出錢,陳夏決定把能帶的人都帶走。
老婆要帶走,有生之年要跟她走遍千山萬水,所以他決定去哪都帶著她,反正她爹是院長,不上班誰有意見?
站出來提提唄!
另外陳春、鄭海生、陳秋、陳冬這些家人也帶走。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陳夏有意識想培養弟弟妹妹的眼界,看看國外的先進,讓他們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另外大姐和準姐夫就當是提前過蜜月了,他倆已經定在了過年結婚。
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工業博覽會上有各國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展出,讓他倆自己選需要哪些設備也好進口一些。
陳巧姑做為慶豐藥廠的負責人也一同前往,就算是獎勵她吧,小姑娘這幾年真提是任勞任怨,陳夏是個甩手掌柜,全靠巧姑一個人撐著。
關鍵是,有些秘密她一直保守著,從來沒有告別過其他人,她也成為了陳夏重點培養的企業高管,絕對是嫡系中的嫡系。
走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換匯,陳夏從銀行出來就罵罵咧咧了。
銀行規定每人最多可以換不超過50元人民幣的日元,這點錢夠干嘛?在曰本,從機場到市區的出租車費都不夠。
別看曰本出租車司機都是七老八十的老頭,服務態度那是沒話講,但人家收費黑著呢。
陳夏還記得前世他第一次去曰本,從機場到市區賓館打的就花了差不多1500元人民幣,嚇得他在車上看到表上數字一直在跳,差點沒嚇出心臟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