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小老板在江浙滬一帶已經非常多了。條件好起來,有錢了,當然更怕死了,對身體健康也更重視了。
消化內科40張床位根本就不夠用了,每天都處于爆滿狀態,一床難求。
于是各種神仙各顯神通,紛紛找關系想住院,實在住不了院的,也求著宣主任能不能在門診幫忙瞧個病?
現在宣永達辦公室里,各種領導紙條就是滿滿一抽屜。
要不是80年代的醫生思想更純粹,堅決不肯收紅包,否則光是開后門送紅包就足夠越州人民醫院的醫生們過個肥年了。
所以現在消化科一舉成為了越州人民醫院第一大科室,連洋大夫都配備了,這讓其他科室的主任們眼睛都是通紅通紅的。
名和利,誰不喜歡?
宣永達現在不但有名氣了,而且錢也不少,光是補貼和獎勵就拿了幾千元,在這個年代,絕對是筆巨款啊,是正常工資的好幾倍了。
陳夏棒著一瓶鮮花,像風一樣跑過去,又跑過來,累得氣喘吁吁的。
“哎,老宣,有沒有茶,趕緊拿出來,太沒眼力勁了。對了,你們科室準備得怎么樣了?”
宣永達一放抹布,動作輕松從凳子上跳了下來:
“小夏呀,放心吧,所有資料全部都準備好了,另外病人不缺,隨時可以讓衛生部的領導和專業來檢查。”
陳夏一口氣喝了一杯水,擦了擦汗說道:“省里幾家醫院的資料和數據帶過來了嗎?”
“都帶過來了,來的時候他們還有怨氣呢,說臨床用藥實驗怎么沒算上他們。”
“沒辦法,這些藥物現在還沒有批量生產,所以只能先試驗性用藥了,等過幾個月,香江南瓜藤醫藥公司投資的藥廠投產,到時就可以放開了。”
陳夏這么做其實是有意的,本來拉上省一院就是為了大姐,現在大姐已經成名了,那這功勞沒必要再讓給省一院,畢竟越州人民醫院才是他的根據地,有好事當然要想著自己人了。
而且他有一個大計劃,消化內科只是他的一個實驗地。
他拿出后世的一些研究發明,再拿出后世的藥物或者手術式,這樣一個科室一個科室輪流過去,總有一天,越州人民醫院就會成為國內醫療界的龐然大物。
到時北有協和,南有越醫,這口號牛不牛?
而且他也存了一個私心,別的醫院他想拿出一種新藥應用于臨床,太困難了。
先不說人家醫生信不信你,就是醫院里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就能搞死你。
相反,越州人民醫院里他就沒有這方面的顧忌了,想搞什么課題就搞,想用什么藥就用,簡直跟“自留地”一樣方便高效。
消化內科只是開端,千金買骨的作用,就是要讓所有人看看,跟著他陳夏,聽他陳夏的話,他就有能力幫你名利雙收,這樣就會將阻力減少到最小。
他空間醫院的藥物要拿出來,想有朝一日成為慶豐村首富,必要的研究和臨床實驗必不可少,越州人民醫院就是最好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