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號是專家團第一天門診的日子,也不管是有病沒病的都來湊熱鬧,醫院里已經是人山人海了。
掛到號的胃也不疼了,人也舒服了,拿著號子得意洋洋。
沒掛到號的一個個都羨慕地看著掛到號的病人進入了診區,而他們則通通被攔在了外面。
什么叫老教授?別人8點準備上班,他們7點鐘就出現在了門診,后面還各自跟著幾個徒弟,以及越州人民醫院和省一院的見習醫生們。
這年頭沒有電腦無紙化公辦,還是需要手寫處方的,徒弟們的一個主要工作就是幫老師寫處方。
可不要小看了這個“手寫處方”的簡單工作,專家的水平都體現在處方里,看病不就是一個“經驗醫學”嘛。
天天跟著這些老教授屁股后面,能接觸他們開出來的第一手處方,甚至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提問,這樣的徒弟水平想不提高都難啊,多少人削尖了頭想給教授寫處方哦。
協和醫院的徐光宙教授今天就帶著小徒弟齊長華一起出門診,而大徒弟平金鋒則帶著人等在病房里,一有住院病人,馬上進行全面檢查和治療。
陳春也跟著徐教授后面,不過她跟別人不一樣,她是幽門螺旋桿菌的發現者,是4篇《柳葉刀》雜志論文的第一作者,盡管職稱和資歷都比較淺,但也安排了一個座位。
診室里7個醫生,只有徐教授、齊長華、陳春有座位,其他人都要站在后面。別忘了齊長華可是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相當于后世的主任醫師級別了。
其他6位教授也全部到位,顧院長親自站在導醫臺前,看到專家都到位了,也不等上班時間了,直接一聲令下,門診開始。
陳夏則沒有出現在門診,他本來就不是內科醫生出身,對這些興趣不大。他更多的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搞好人際關系。
7位教授牛不牛?牛啊,但教授高高在手,不食人間煙火一樣了,醫院里真正的話事人則是他們的徒弟一級。
比如徐教授的大徒弟平金鋒就是協和醫院消化內科的科主任,醫院進什么藥,進了藥用多少量,還不是他說了算嘛,所以陳夏當然要拍好他的馬屁。
同時,北大三院、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天壇醫院、華山醫院、瑞金醫院等華國最頂級的消化科科主任、副主任全在越州人民醫院了,此時不搞關系更待何時?
所以陳夏就一直在病房里,什么師兄啦、老師啦,真是逢人便打招呼,時不時開幾句玩笑努力拉近雙方的關系。
如果是別的醫生,這些主任們可能也就客套幾句,可是陳夏再怎么說也是論文的作者之一,于是他們也饒有興趣地向陳夏請教起了幽門螺旋桿菌的一些問題。
一方好奇,一方有心奉承,雙方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差不多就要稱兄道弟了。
正在住院部里忙進忙出的顧琳看到老公和這些大城市來的醫生聊得那么投機,心里也是充滿了自豪感。
瞧瞧這陳老二,果然是她看中的男人,就是這么優秀。
隨著門診開始,住院部也馬上忙開了,接著就是病理實驗室也開始陸續收到了組織標本,當然這一切全部是有教授團隊進行。
陳夏一點也不著急,這一切都是他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