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收購了招待所后,里面的員工全部都清退回了紡織廠,就留下了n多個崗位。
這次招待所需要員工就有廚師服務員、客房清潔工、水電鍋爐工、前臺財務員等崗位60個,全部在職工家屬中產生。
一個招待所要招這么多職工,用后世的企業管理上來講,絕對是多了,容易給企業產生負擔,可現在是沒辦法的事情。
越州人民醫院職工大多數是老四院過來的,而老四院的醫生護士們大多數又不是越州本地人,基本都是軍隊轉業過來的,很多人的配偶從老家過來就一直閑著。
不僅是配偶的問題,很多老職工的子女的就業都沒辦法解決,你讀中專讀大學還好,國家包分配。
可這年頭升學率太低了,還是有很多年輕子弟成績不行升不了學,同時當初去農村插隊的知青都陸續返城,這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也是單位急需解決的。
八十年代的領導也真夠操心的,操心完職工不夠,連職工家屬都要考慮進去。
具體招工陳夏讓副科長余紅去操心了,反正一家最多只能給一個名額。招待所的工作也就洗洗涮涮的根本沒有什么技術難度,都不用怎么培訓。
曾培農則和陳夏一起帶著總務科全體職工加班加點,將招待所局部進行裝修。
陳夏這次將招待所分為了“客房部”、“餐飲部”、“澡堂”三個部分,全部采用業務考核,多勞多得,招待所這種三產企業財務獨立,是可以發獎金的。
江小菊這次也被陳夏安排到了餐飲部。
經過陳夏的爭取,醫院通過,江小菊直接就轉正成了醫院的正式工,這個苦命的女孩一下子就飛上了枝頭成了金鳳凰。
臉上也慢慢有了笑容,無論醫院內部怎么勾心斗角,大家對她都挺友好的,真正體現了杜會主義大家庭的優勢。
而且她也真的肯干,在食堂幫工完全就是不要命的干活。
大家都忙的時候,她是搶著干活;別人在休息的時候,她也一直低頭在找事情做,食堂的工作嘛,真要干有得是,比如洗洗鍋碗瓢盆就是個大工程。
可以說,江小菊是用自己的踏實肯干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在轉正這種大事上全部都一票通過。要是換了其他人,為了一個轉正名額頭都可以打破。
招待所食堂內:
“小菊,我這可是把食堂交給你了。”
“陳科長你放心,我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看到江小菊嚴肅的表態,陳夏非常滿意,那些老油條可能會消極怠工,但她是個認死理的人,是完全值得信賴的。
“行,反正到時咱們就多勞多得,你們的業務越好,利潤越高,我就給你們發獎金,而且完全有可能超過醫院的平均水平,所以,加油吧。”
“嗯,加油。”
說說招待所只是一個食堂,其實就是一個餐廳,里面是自由點菜的,只要你有錢想吃多少都可以,哪怕點10個肉菜也沒人管你,不要糧票噢。
能從外地跑到越州來看病的,基本上都是不差錢,否則窮人也看不起病,依賴公費醫療的這批人也不會來外地,所以來的都是有錢的小老板,小干部。
這批人舍得花錢,也不差錢,只要飯菜量足、價格公道,食堂沒道理不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