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則親自給她擔任了副手,隨著她的演講進程,他要不停的更換幻燈片。
八十年代還沒有什么PPT,也沒有電腦投影儀,所有幻燈片全部都需要事先做好,再一張張人工更新,非常不方便,需要演講者和助手配合默契。
陳春站在演講臺前,深深吸了一口氣,年輕的面容中充滿了自信和倔強,這是華國醫生第一次在世界主流學術會議上亮相,她沒有失敗的理由。
“先生們,女士們,我是來自華國的消化科醫生陳春,今天我和我的同事,應格雷戈里教授的邀請,第一次站在了消化學科最重要的大會上,我非常榮幸。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幽門螺旋桿菌……”
(不水字了)
陳春的演講持續了足足1.5個小時。
從她和同事們如何在胃病患者的胃黏膜中發現了不明桿菌開始,到如何通過實驗證實了這種桿菌對胃臟的損傷,再到如何針對這種桿菌發明了質子泵抑制劑和四聯殺菌療法,進行了詳細全面的介紹。
這種演講和論文的不同之處在于,論文是嚴謹的,有字幅的限制。
而演講是活躍的,述說的一個過程,所以陳春將平時臨床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實驗中碰到的各種難題,以及她和同事們的解題思路都說得明明白白。
好好給現場300多位各國消化科專家們好好上了一課。
好多醫生聽了,都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畢竟胃酸里存在不明桿菌早就有發現,只是沒有人深入研究而己,或者也有人在研究,但進程沒有陳春團隊快而己。
這就跟破案一樣,當所有證據都難完美的串連起來,不就證明了華國醫生的確是用一種嚴謹、科學的方式在進行實驗嗎?
而不是之前某些人猜測的,這是一種學術造假,或者夸大了事實。
格雷戈里教授坐在臺上,看著眼前這個年輕華國醫生全程用英語演講,內心也是頗多感慨。
就他個人來說,他已經完全相信了華國醫生的研究,但他個人相信沒用,畢竟這種革命性的創新如何得不到各國專家,國際消化科委員會的承認那是沒用的。
等陳春的演講一結束,大家只是給予了禮貌性的掌聲,很多人都在交頭接耳,顯然并不是很信服。
格雷戈里教授把陳春請到了他身邊位置坐下,對著話筒說到:“接下來,大家有什么要提問的?”
梅奧診所的哈里森教授第一個舉手:
“尊敬的陳春醫生你好,我想問一下,你們已經進行了多少例臨床實驗?總根治率是多少?”
“哈里森教授你好,到目前為止,我們總共在6家醫院進行了5000例臨床實驗,這些患者分別包括普通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癥等。
這5000例患者中,檢測出幽門螺旋桿菌的比例是90%,也就是有4500個患者的胃組織標本里,含有這種桿菌。
然后通過我們的四聯療法,全程、足量、系統治療2周后,臨床癥狀好轉率達95%,而幽門螺旋桿菌根治率達到80%”
嘩,臺下又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