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情呀,就是我想在村里成立一個創業基金,初期準備了200萬元。”
“小夏,這創業基金又是什么個新玩意兒?”
“四爺爺,這創業基金的意思,就是我們慶豐村的陳氏子弟,誰想自己創業,比如開廠呀,做生意呀,手上又缺少資金的,到時就可以向基金會申請。
到時你組織幾個村里輩分大,頭腦清楚的長輩當審核人,在有確定對方有完整的創業計劃后,我們就把錢借給他,不收利息。
當然要明確啊,這是借,不是給,到時創業賺錢了是要還的。而且要限額,每筆最多不超過5萬元。”
陳夏這么做也是考慮到并不是人人都是讀書種子,有些人腦子是靈活,可成績就是很差。
八十年代小學升初中要“小考”,初中升高中要“中考”,高中升大學要“高考”,這每一關都是挺難的,淘汰了大多數學子。
而越州人自古就有創業經商的傳統,“聰明人”不少,給點陽光就燦爛的那種。
所以有了創業基金,借給他們第一筆啟動資金,相信會培養出不少企業家出來。
一家富不算富,家家富才叫真的富。
陳夏當然不可能讓越州地區的人們都富裕起來,這也不是他的責任呀,這是李兵權韓丁澤他們的事情。
他要做的,就是讓他所在的宗族富起來。
如果慶豐村人人都富起來,創造出一大批企業家出來,將來什么全國500強企業有那么幾家是慶豐村人控制的,到時他就成功了。
至少他陳夏的地位就更鞏固了,他是頭,是“慶商”的領頭羊,慶商就成為了之江省最強大的經濟團體,動其中一人就是動了慶商。
商場如戰場,抱團很重要。
到時面對這個全身是刺的“慶商團體”,看某些資本怎么下嘴?還怎么斗得過?
好吧,某人的被害妄想又開始了,希望沒有這么一天吧,但布局是一定要提前布局的,寧可布局了沒用。
從君子蘭這里賺來的錢,是陳夏利用空間做“二道販子”賺得最大一筆錢。
想當年從臨鋼廠賺了幾萬都足以讓他興奮了好幾天,現在幾年過去了,賺了幾千萬眼睛都不眨一下,咳咳,人的欲望啊。
陳亦根聽到陳夏的種種計劃,心里那就別提有多滿意了。
“陳大撒幣”這次沒有在村里發錢,但這兩個基金一下子拿出300多萬,絕對是給慶豐村的未來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未來可期啊!
“四爺爺,最后還有一件事情,年后胃藥丸我要下去式擴大生產了,另外我要上馬一個新項目,主要是做老酒,需要不少工人,你去附近村里招一下人,第一批需要500人。”
“做老酒?”
陳亦根滿腦子問號:“小夏,現在黃酒也不賺錢呀,你沒看柯鎮好幾家黃酒廠都倒閉了。”
“嘿,我要做的老酒,可不是純黃酒,而是一種保健酒,女人喝了沒啥用,男人喝了嘛,可以夜夜做新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