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結束了半年輪戰的東方軍區撤了下來。
顧院長也回到了越州。
去時50人,回時只有44人,這讓所有人都沒有了回家后的喜悅,心情沉重得不得了。
不過生活還是要繼續,工作總是要繼續干下去的。
隨著顧偉的回歸,醫院的各項工作重新又回到了原點。
就陳夏個人來說就有一個好消息了,做為一等功臣,他要升官了。
按慣例,一等功臣的職稱或者職務是要升一級的,這年頭還沒有醫師職稱,所以陳夏現在唯一的可能,就是職務要升一級。
而且這個“升官”讓別人無話可說,沒有任何反對的理由。
怎么,一個一等功,還不能在級別上升一級?工資上調個幾級?
就這資歷還不夠?那全國勞模,全國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夠不夠?
還不夠?來來來,五篇《柳葉刀》論文拿出來,四聯療法創始者的身份抬出來,嚇不死你們?
陳夏目前是副處級,升一級就是正處級了,嘖嘖嘖,24歲的正處級,不說絕無僅有,但也絕對是官場里的鳳毛麟角。
擺在陳夏面前的就兩種晉升方式:
一種是留在人民醫院,但只能當副院長,這不是孫建設副院長年齡到了要下車了,剛好空出一個領導崗位來。
陳夏是總務科科長,升一級接任分管后勤工作的副院長問題也不大,業務足夠熟練,但這個缺點就是這是“副職”。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外調”,在越州找一家醫院去當院長,(享受正處級待遇)。
這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當一把手,自主權就比較大了,醫院好壞全由他一個人說了算。
越州人民醫院雖然成為了之江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但因為歷史的特殊性,現在是接受越州地區和之江醫大的雙重領導。
說白了,省一院是親兒子,院長由之江醫科大學任命,但越州醫院是干兒子,院長等干部的任命是由越州地區為主。
當然越州醫院領導層的任免,之江醫科大學有一票否決權,這樣就很好協調了雙重領導帶來的多頭管理。
越州地區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都是陳夏的老熟人,所以組織部門便充分尊重陳夏個人的意見,而不是武斷的直接任命了。
換了別人試試,隨便給你找個冷門單位,你小小年紀就慢慢坐冷板凳熬資歷吧。
陳夏會怎么選?
西園書房里,老領導兼老丈人正在給他分析利弊,在老一輩人眼里,這“升官”絕對是人生的重中之重,怎么慎重對待都為過。
按顧院長的意思,當然是要去其他醫院當一把手呀。
將來要提拔是要看履歷的,有沒有當過一把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因為一把手的是統管全局的,你領導才能如何馬上就可以看出來。
處級干部只能算七八品的芝麻官,按潛規則,起碼要副廳以上才能叫“中級領導”,將來才能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