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陳夏已經耍了個心眼,他這次用人民幣支付,而不是外匯了。
因為南瓜藤越州制藥廠的利潤太高了,獨家壟斷嘛,就算陳夏已經是低價政策了,但一年下來的利潤也超過了3億人民幣。
這么多錢,理論上是可以換成外匯,然后轉移到國外的。
但這時候國內的外匯儲備只有20個億,你一下子要換走差不多1億美元出去?這怎么想都有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意思吧?
做為愛國港商,不能做這種事情,利潤自然要滾動發展,留在國內的。
甚至連那新增的20條生產線,陳夏都準備動用海外儲備資金去購買。
想要將利潤換成美元轉出國外,還要再等幾年,等90年代開始,出口創匯多了,外匯儲備不那么緊張了,也是南瓜藤資本外流的時候了。
不外流也行,學習那個缺德鬼,將錢都在國內儲存土地資源,但就怕陳夏有這個胃口,人家不給你這個機會。
至于現在還是86年,這么多錢干嘛?怎么花?土地買賣還不允許,股票陳夏也不懂。
滬市1984年就已經成立了一個什么證券市場,發行了第一支股票“飛樂音響”。
但具體漲多少跌多少,陳夏是莫名其妙,前世對這方面的知識一點都不關注,現在吃虧了。
而且就算他什么也不顧,拿著幾個億人民幣沖進去,絕對會引起股票的異常波動,總盤才幾個億啊?你進來3個億?
那絕對會讓中央有關部門出手阻止的,有你這么玩的嗎?你來個幾十萬也算了,上億了,這是要逆天嗎?
所以陳夏的投資一直非常死板話,比如他一直讓巖金切在瑞麗騰沖收購翡翠,在首都繼續讓應元岳收購古董,在東北讓大姑父繼續收購野山參。
在其他地區盡量多收購珍貴中藥材,就連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和虎骨酒都已經搜刮好幾遍了。
就這,鈔票還是花不完。
在國外還能買美股、買黃金、買洋酒白酒、買豪宅住宅,在國內這些都不用想了。
6000萬買4家工廠,這生意虧不虧?
眼前來看是虧大了,但從長遠來看,賺翻了,目前越州城區內幾家大型工廠土地幾乎都落到了陳夏手上,連職工小區都有儲備用地。
暗落落的,在別人都不關注的時候,他悄悄成為了越州目前最大的地主了。
要買下4家紡織廠,名義上還是要陳德發或者陳淑琴來簽合同,同時,紡織廠、印染廠、服裝廠的管理層就需要香江調撥了。
陳德發老人本來就是干服裝廠出身的,香江本土市場非常小,主要做的就是出口貿易,所以這方面的人才特別多。
這幾年隨著經濟危機,產業外遷,香江這方面管理人才過剩,所以陳德發老人很快就組建了一個管理團隊。
有老部下,也有從大女婿家服裝廠抽調的,也有親戚朋友介紹的。
老人一聽是大孫子的生意,那自然是打起十二分的主意。做藥廠、賣珠寶他不懂,做紡織服裝業,那就是本專業了。
但完全依靠香江團隊管理也不是個辦法,因為人家太貴了,尤其來大陸幾乎就是漲了50%的薪水。
這個性價比太低了,可不給加薪水又招不到人,現在的內地,在人家眼里跟非洲大荒漠似的。
陳夏想到了兩個老朋友。
一個是虞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