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沃爾瑪設計團隊的幫助下,越州四季紡織廠的設計部門完全吃透了所有的生產技術。
羅布森·沃爾頓為了幫助陳夏盡快走上正軌,特意將自己超市所需要的產品設計圖、設計師都打包帶來了。
四季紡織公司只要按照沃爾瑪所給出的設計圖生產出不同款式的衣服、褲子、帽子、床單、窗簾就行,都不用怎么挖空心思去討好甲方爸爸。
而且雙方約定,保持密切聯系,根據產品的銷售情況隨時調整生產數量。
至于價格方面,真的讓羅布森·沃爾頓感到了驚喜,因為根據核算,“四季紡織公司”給出的初步報價只有沃爾瑪現有進價的一半。
這讓沃爾瑪團隊也是一片驚嘆,想不到同樣的款式、同樣的面料、同樣的設計,華國的報價真的只有其他國家的一半。
大家起初并不認為跟一家華國公司合作是一個好建議,現在大家都對老板的長遠目光佩服得不得了。
但這群霉國佬哪里想得到,陳夏的底線是他們報價的三分之一。
就這個三分之一,根據香江團隊的計算,利潤也達到了成本的好幾倍。
就比如一件普通棉質襯衫,沃爾瑪在霉國的進價是10美元,這次給到“四季公司”的報價是5美元。
他們以為這個5美元的報價已經夠黑了,如果換了在別的國家,早被媒體和工會給罵得狗血淋頭,黑心企業了。
但他們做夢也想不到,華國的成本,一件襯衫大概在1.2美元左右,加上出口成本加起來也不超過2美元。
也就是說,5美元當中,成本是2美元,利潤是3美元,而陳夏的底線是采購價3美元都準備干。
不得不說,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陳夏都做好了保本,有微利就行了,畢竟之前他真沒想過要靠紡織服裝廠賺錢,就是為了增加些“人質”而己。
要知道沃爾瑪1986年的銷售額達到了300多億美元,哪怕紡織品僅僅占銷售額的10%,那也是30億的大生意呀。
陳夏只要拼命擴張,哪怕吃到一半的份額也有15億,而這個利潤甚至可以達到8、9億美元。
八十年代的9億美元是個什么概念,全國首富都可以當當了,當然賬不是這么算的,這里面還要繳稅,各種支出,還要生產線升級等等投入。
但一年幾個億美元的利潤是肯定跑不了的。
而且因為“四季紡織公司”屬于外資企業,是可以享受一定的出口退稅政策的,這個利潤還會增加。
陳夏由此還想到了后來的“義烏小商品”,
這里面的許許多多的小百貨,正是超市所需要采購的,隨著華國“世界工廠”名頭的打響,沃爾瑪超市肯定還要從華國加大出口。
現在憑著兩家的關系,陳夏完全可以繼續從中分一杯羹,不局限于紡織品,其他如生活日用品、小五金、體育用品、文具類等等小商品。
這些產業都有一個特點,產品技術含量低、勞動低附加值等,陳夏想要介入這些行業一點難度都不會有。
他完全可以打造一個小商品王國,一個世界采購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