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給這20多家工廠的政策是一年利潤5%獎勵給管理層。
只要你有能力,這個管理層可以是一個人,那這5%的利潤就歸你一個人所有。
如果你自覺沒有能力,可以尋求合作伙伴,2人也行,5人也可以,反正年底了這個5%大家平分,或者內部自我協調。
當然,如果連續兩年虧損,那么這個管理層就要換人,不再給你機會。
幾乎都是嘴對嘴喂你了,結果這么好的條件都能虧損,管理人員不是巨貪就是白癡,無論是哪一個,都不值得信任和培養。
以上政策只適用于陳氏子弟,暫時沒有對外開放,親疏有別,陳夏當然不可能一碗水端平。
不過這個5%利潤是有點水份的,這20多家工廠賺的其實就是一個“加工費”而己,加工費能有多少?
因為他們要被兩家公司“剝削”。
一家是陳巧姑任總經理的“四季小百貨總公司”,
這么多工廠的原材料采購、訂單調配、產品銷售都歸小百貨總公司負責,產生的利潤相當大一部分要歸總公司拿。
就這個利潤,也遠遠稱不上是“大頭”。
真正的利潤大頭,其實還不是“四季小百貨公司”,而是位于香江的“四季貿易公司”。
因為理論上沃爾瑪是向“四季貿易公司”下訂單,然后貿易公司再給內地的小百貨公司和紡織公司下訂單,
最后才是小百貨公司和紡織公司給旗下幾家工廠下生產訂單。
內地工廠將貨物生產好以后,由“四季小百貨公司”和“四季紡織公司”統一發貨到香江,然后以“四季貿易公司”的名義,發貨給沃爾瑪超市。
沃爾瑪再把貨款打給四季貿易公司。
這個貨款可都是美刀兒,產生的利潤也大多流入了陳夏在開曼群島的海外賬戶那里,不但是合理避稅,也是為了利潤將來能自由流通。
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僅是利潤能留在海外,更重要的是,所有訂單、所有工廠、層層環節他都能控制。
萬一……真有那么一天……
大不了這些工廠都不要了嘛,全部送給別人都沒問題,但訂單他不會給別人,有本事自己去推銷。
工廠沒訂單,拿去有個毛用?工廠倒閉,那么多工人失業,看誰更頭痛。
畢竟小百貨和紡織業不是陳夏的主業,這種副業舍了也就舍了,實在心疼完全可以去東南亞投資開廠,只要訂單在,建個廠能費多少事?
又要咳嗽了,這話有點ZZ不正確了。
陳夏開著自己的酷路澤,載著陳巧姑來到體育用品廠,剛到門口,就聽到了車間里面熱熱鬧鬧的機器轟鳴聲。
陳夏悄悄問道:“哎,小叔公真的是這里的管理層?這胖小子懂不懂呀?”
陳巧姑掩嘴輕笑:“人家現在很努力的,而且不光是小叔公在,小太公、小太婆全家都在這里干活。”
“我靠,我們怎么能讓太公太婆出來干活?這不是剝削老年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