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前世瑞士羅氏制藥手握奧司他韋專利,面對疫情時做得更過份。
在流感和禽流感爆發的時候,羅氏公司不但沒有增加產量,反而減少了“達菲”的供應,哪怕在各國強烈要求下,也堅持拒絕提供專利授權。
這一招從營銷的角度來講,絕對是成功的,因為達菲的知名度一時風頭無二,并且一粒達菲的價格也被迅速炒了上去。
但是從信譽的角度來進,羅氏是失敗的,因為一家沒有責任性,大發疫情財的企業,會將這個不良形象深深植入每一個消費者心中。
等消費者可選擇其他藥物的時候,會毫不猶豫拋棄他們,這也是羅氏制藥一直做不到全球最頂尖藥企的原因所在。
陳夏的“南瓜藤制藥”可是要做良心好藥,百年藥企的,自然要豎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要給人一種好印象,南瓜藤不但藥品質量好,關鍵是信譽更好。
這也是他讓許瑞幫忙做廣告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南瓜藤已經“犧牲”那么大了,那么多要點專利費,這也無可厚非嘛,對不對?
陳淑琴對圍著的各國衛生部官員說道:
“目前我們公司一天只能生產400萬粒奧司他韋,這只藥物的研發成本非常高,已經花去我們10億美元的研究費用,還有生產成本,所以我們定價是每一粒藥10美元。”
一粒藥10美元,一般是5天一個療程,需要10粒奧司他韋,那就是100美元。
100美元貴不貴?當然是貴的。
但比起歐美人的收入來,這100美元只是幾十分之一而己,完全可以承受。
可是大家也別忘了,人家歐美國家看病并不是個人掏腰包的,這點跟某國完全不一樣,人家要么有國家福利兜底,要么有社會保險承擔。
所以現場各國醫保局和保險公司的態度非常重要,能不能將奧司他韋列入緊急采購目錄,這關系到銷量的多少。
這邊幾個醫保局和保險公司的官員們激烈討論起來,不過討論結束也比較樂觀。
想比較藥費來,其他什么搶救費用、監護費用早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一個老頭老太太躺在ICU,這一天天的醫療費用,真是讓他們心痛肉痛。
甚至有些媒體已經在討論,這些八九十歲的老人到底值不值得花天價去救助?
當大家都在熱烈討論藥物分配和報銷的問題時,立陶完人就郁悶了。
剛剛他們還在罵華國醫生如何不靠譜,華國藥物如何沒效果,結果馬上被打臉了。
但小國家嘛,明白什么叫一哭二鬧三上吊,關鍵時刻臉皮算什么?
趕緊搶到藥物才是大事,否則回去那些選民還不手撕了他們?
“等等!”
立陶完衛生部官員突然跳了起來:
“等一等,你們這些大國太霸道了,難道你們的國民生命富貴,我們這些小國的國民就應該去死?不行,奧司他韋應該優先供應我們國家,我們要求人人平等。”
現場突然安靜下來,之前立陶完人跳上跳下大家都看在眼里,現在反悔了?
大家再次把目光投向了華國代表團。